去死去死團

去死去死團,全名為「情侶去死去死團」或「戀愛去死去死團」,簡稱死死團或去死團,是通過網際網路在台灣和香港等地興起的一種惡搞文化....


情人節無懼去死去死

 

 

情人節無懼去死團


   2月14日情人節,你與愛人手牽著手,準備漫步到高級餐廳享受燭光晚餐,突然有個人把你們撞開,然後大罵“情侶去死去死!”後閃人,留下一臉錯愕的你們。你們好不容易收拾心情吃完晚餐,到電影院看戲時卻遇到一群人拿著“拆散情侶”紙板在你面前晃呀晃的,到柜台買票,卻發現戲票都是單座的,根本沒有相連的雙人位。這時,你心裡可能納悶“今天到底是情人節還是愚人節呀?”


你是不是覺得以上的情節應該是漫畫或電視劇情節呢?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一群人組成一個稱為“情侶去死去死團”,在網絡上熱烈的號召單身族加入他們,在情人佳節對情人們喊“去死去死”或做出“拆散”情侶的活動!

是不是感覺這個團很恐怖呢?有情人請不要怕,我們來瞭解這個團到底是甚麼?


影片: 去死去死團 

 

去死團起源

“去死去死”名稱出自日本漫畫家川內康範名作《彩虹化身俠》,後來漫畫《去吧!稻中乒團》借用此名稱,描述一個胡鬧團體專門以破壞情侶氣氛取樂,最後被讀者模仿,在網絡興起“情侶去死去死”族群。

“情侶去死去死團”後來在1995年傳到台灣,迅速在網絡上流行,很多單身網友在論壇上自發組成“去死去死團”,暗示自己是單身一族,並且仇視及反對拍拖,並以情侶為敵。去死團宗旨是“獨善其身,渡化那些誤入歧途的情侶們”,他們反對肉慾化和商業化的愛情,號稱對抗“戀愛資本主義”社會風氣,以破壞浪漫氣氛為目的,並發表言論,表示如果看到那種虛偽和肉麻的情侶,就向他們喊“情侶去死!”

許多民眾以為去死去死團是激進團體,但去死團的多数活动只是以一種戲謔方式,用KUSO、搞笑和幽默的風格表達單身的孤單,亦有人藉此表示單身也可以很快樂,並且反對商業化的慶祝方式。

去死團活動實體化

台灣去死團於2005年8月11日七夕情人節正式由網路走向實體化,於西門町發起遊行活動,並陸續於之後的2005年12月24日平安夜、2006年2月14日西洋情人節發起遊行,此後去死團便習慣於每年的西洋情人節、七夕情人節、平安夜等三個節日舉辦遊行,這三個節日也被稱為去死團的“三大節日”。

拆散情侶活動

2010年七夕,一位台灣網友對鋪天蓋地討論七夕的氛圍很反感,號召單身的人參加拆散情侶活動。而這個拆散情侶活動的“拆散”方法有:

1、到超級市場把還沒賣出去的巧克力都捏碎了,讓誰都送不成。

2、七夕上街,見到牽手的情侶就對其中一個喊:咦,上次那個美女(帥哥)呢?怎麼又換了?

3、姐妹們見到情侶就上去給男的一巴掌說:賤人,你敢背著我搞女人。

4、大夥兒一起組團去看電影,專門買單號票,把那些情侶都隔開。

5、七夕上街,見到牽手的情侶就從他們中間穿過去。

事實上在網路上那些過度厭惡情侶的言論只是為了彰顯惡搞的精神,多數並非真實行為,而對情侶做出實際攻擊在去死團中也是被禁止的。

目前為止,雖然去死去死團沒有在馬來西亞流行,但在社交網上還是有網民貼上如:“別人笑我沒女(男)友,我笑他人沒自由”或“情人節,我在家裡發霉”等訊息,意義也類似去死去死團,不是真的討厭情人節,只是想幽默幽默單身的自己,慰藉孤單,同時對過度商業化的情人節氣氛提出異議。

而無論是有情人還是沒有情人,大家最重要還是愛自己,然後開心的生活。http://www.sinchew-i.com/sciWWW/node/275902

 

去死去死團

去死去死團,全名為「情侶去死去死團」或「戀愛去死去死團」,簡稱死死團或去死團,是通過網際網路在台灣和香港等地興起的一種惡搞文化。

去死去死團號稱「對抗『戀愛資本主義』社會風氣」,以「破壞浪漫氣氛」為目的。許多民眾以為它是社會上的激進運動團體,但去死團的多數活動只是以一種戲謔方式,用KUSO、搞笑和幽默的風格表達單身的孤單,亦有人藉此表示單身也可以很快樂,並且反對商業化的慶祝方式。在各種節日,譬如聖誕節或情人節,可提供一種有別於浪漫過節的消遣管道。

參與去死團活動的人被稱為奉行去死去死團精神或死死精神、死死主義。創團宗旨是:「我們獨善其身,為的是要渡化那些誤入歧途的情侶們。」......维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ra  的頭像
    Flora

    月移花影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