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隔代就會有代溝?28歲的陳政言最好的朋友就是84歲的阿公,陳清溪阿公投注大半輩子心力研究種植黑木耳,35歲開始研究菌種,50歲事業才慢慢起 步,他說他的命跟運氣都不好,70歲才開始賺到一點錢,儘管如此,勤奮刻苦踏實的精神卻深刻影響後代子孫,現在陳家不但全家族齊心以純有機方式種植木耳, 第三代的政言更自創品牌,把阿公熬給家族喝的黑木耳露發揚光大,只是創業的路很辛苦,阿公始終是他的支柱。
有首歌是這麼唱的,「爺爺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那對陳政言來說,阿公煮的黑木耳露有種味道叫「刻苦」。黑木耳第三代陳政言:「一喝你就會想到,這個就是我小時候喝過的這個口味,就會想到以前比較沒有錢那個時候。」
黑木耳第一代陳清溪阿公:「我差不多70歲,我在70歲開始,才開始進步賺錢,一下子就過了三代。」
這些阿公手工搭建的黑木耳棚架已經經歷一甲子歲月,陳清溪阿公今年84歲,因為從小家境貧困,他想做點生意改善環境,於是在他35歲那年跟幾個朋友合夥投資,做培養黑木耳菌種生意,但因為當時技術不純熟,生意倒閉,合夥人溜之大吉,只有阿公不放棄。
陳清溪阿公:「那時候差不多40歲了,我家裡的人還有在吵架的耶,說做到虧錢,有錢借到沒錢,你腦袋壞掉了喔?我說我知道,我就是不甘願啊,我不願意放掉。」
那是一段眼淚往肚裡吞的日子,政言說他都還記得,很長一段時間,全家三餐幾乎只有稀飯可以吃,陳清溪阿公一面幫人搭木耳棚架還債,一面埋首研究菌種,這幾根試管就讓阿公摸索長達15年之久。
陳清溪阿公:「以前沒錢、沒設備這些,都是一大早,早上3、4點出來接菌,以前沒有,冷凍庫都沒有。」
菌種最怕腐敗變質,溫度的控制最為關鍵。陳清溪阿公:「你有看過嗎?」記者:「沒有。」陳清溪阿公:「來,你看,這菌,這不要摸喔,要拿這邊,下面不能摸喔,摸了就會變雜菌,我們手有溫度。」
把苞子或是木耳組織「種進」洋菜煮成的介面,等待養成菌絲,再培養成菌母,這是種植黑木耳最源頭也是最機密的核心步驟。
陳清溪阿公:「這樣放一點點進去,然後再把它(棉花)蓋好,它就開始培養,開始走了,整包都有這個菌,然後木耳就生出來了,這麼大朵。」
如果說菌種是黑木耳的靈魂,木屑的好壞則攸關到黑木耳的體質,陳家木耳從原料到種植一條龍方式生產,太空包要使用的木屑,它們用的是通過200多項檢驗的有機木屑,政言常常跟在阿公旁邊,邊看邊學邊打底。
陳政言:「是不是放愈久它就愈鹼?」阿公陳清溪:「對啦。」陳政言:「所以它的酸鹼度?」阿公陳清溪:「木屑的個性就是要這樣的才會合啦。」陳政言:「這就是你研究出來的?」阿公陳清溪:「對啦。」
政言學的是電腦自動工程,二專畢業時,家裡經濟狀況也還不太好,跟阿公一樣,他也想出去闖一闖,阿公非但沒攔阻,反而很支持。
陳清溪阿公:「一個事業要賺錢,不是說坐在那邊,隨便信口開河講講就有了,沒有啦,都要辛苦啦,腦筋啦,要做、要去摸索啦,你什麼東西你都要人家做,自己想要比較閒,這樣這東西你就不會內行啦,你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摸索。」
自己學會的誰都偷不走,因緣際會,陳政言進入全台灣最大的養菇場,全廠員工近200人,他的能力受到信賴,被重用做關鍵的配料工作。
陳政言:「米糠、玉米粉、麥皮,這些應該都有、都有這些東西在裡面,這些就是要增加它的養分。」
陳政言:「從開始不知道到知道,啊由知道到會,啊由會到比較厲害一點,啊由厲害最後就變成是一個興趣。」
有了一身好本領,理當回家把阿公的事業發揚光大,到外面轉了一圈,陳政言也學到很多事情,如果不堅持下去,就體會不到箇中樂趣。
清溪阿公經驗老道,鼻子一聞就知道拌料的水分酸鹼度是否合格,原料快速裝填成太空包,袋口的棉花讓木耳生長時可以呼吸,快速產線的背後,其實種木耳真正要學的是一門「等待的功課」,光是殺菌要等11個小時,接菌後等待發酵走菌,木耳半年生長期還得要晨昏定省。
政言媽媽:「夏天的溫度比較高,它生長的速度比較快,它馬上就會變薄,啊你冬天長的慢,它慢慢慢長、慢慢長,所以可以長得很大,啊比較厚。」
木耳最適合的生長溫度是攝氏12到24度,近年來全球暖化,冬天溫度不斷提高,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陳清溪阿公:「木耳照顧的好或不好,都在我們的精神啦,這個木耳生出來要照顧得好,絕對是我們的精神(心思),如果你稍微一不留意就會壞掉了。」
阿公顧木耳跟照顧小孩一樣,兒孫媳婦們跟著阿公的腳步做,自然也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偷吃步。陳政言:「我們從原料開始,就必須沒有這些東西(添加物)的殘留,一直到它所需要水,水也不能有任何汙染嘛,到它栽種,栽種過程也不能噴撒一些營養劑啦,像類似這些補充它的東西。」
不催生也不用添加劑增豔提高賣相,陳家的黑木耳全憑著家族齊心投入,日產量達到3000多斤,是台中霧峰產量最大的一家。陳政言:「冬天的木耳超漂亮,因為我的婚紗也都是在那裏面照。」
這真是很特別的場景,但也代表木耳田已經是他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份,孕育著陳家一代又一代。陳清溪阿公:「時間的長度,吃起來對人的身體效果不一樣,這都技術你不知道喔?外頭都傻傻地吃。」
種黑木耳已經很費功夫,熬黑木耳也不輕鬆,因此當清溪阿公知道政言想要開間店專賣他獨創口味的黑木耳露時,心裡揪了一下。
陳清溪阿公:「我們是辛苦到會怕啦,做工作還是一步一步來,慢慢來,你也不知道做不做得來,給他們做參考啦,我孩子們就說要做試驗看看啦,磨練一下啦。」
陳政言:「他們,阿公跟媽媽他們也辛苦了大半輩子了,講實在話是這樣子嘛,現在換我們了嘛,也希望現在的生活會比他們以前大家來得好一點,後來也是跟媽媽慢慢地講,然後我那些哥哥弟弟他們,也是跟他們的媽媽講,最後就是我們這一代達成共識。」
孝心是他們第三代年輕人創業的動力泉源,2個7字頭的年輕人,循著阿公教給他們的做法一步一步做起。陳政言:「不行有任何化學的東西存在,而且我們的木耳的量比較大,所以不會說那個加減參雜一些,這個也加一些,就不會有這樣的情形。」
政言說以前他都以為阿公熬的黑木耳有加小珍珠,後來他才知道這步驟不能打得太碎,才能保留又細緻又Q彈的口感。陳政言:「現在就是等水滾,水滾之後它會很多泡泡,它的一些雜質就全部都起來。」
燉煮的過程他們還有很多活兒要做,桂圓是阿公當時就有放的材料,古法的堅持還包括他們不買半成品,是一顆一顆慢慢剝皮,既費工也要耐得住寂寞,政言笑笑地說這部分好險他們有練過。
陳政言:「我哥跟我弟他們都是一樣,我們去一坐就是,尤其是阿公,如果喝2杯,喔,那一坐要非常久,又不能走,哈,他會跟你說社會事,社會事就是他會教你一些社會的歷練嘛,教你分得清楚一些好跟壞。」
黑木耳從洗到熬煮好需要4個小時,守候在爐邊,當選過6屆里長的清溪阿公希望將它豐厚的人生經歷,連同熬煮黑木耳露的秘方都一起傳承下去。
陳清溪阿公:「有啦,這如果不教給他,他哪有辦法咧?啊,但我有稍微保留一點點啦,沒有全教。」
陳政言:「以後他可能還要自己開吧,哈哈哈。」
培養、栽種、熬煮到裝瓶,每一個過程陳家全然堅持純手工,比起人家工廠大批製作的做法全然不同。政言媽媽:「那種東西喝起來跟這個絕對不一樣,我們這個純手工到人家會笑死。」
下過霜的柿子才會甜,磨練過才有可能得到幸福果實,因為困苦,反而團結,第一代奠下基礎,第二代努力堅守,第三代創新品牌,阿公的身教言教影響著後代,一瓶瓶黑木耳露,正是全家感情綿密、家和萬事興最好的黏著劑。(TVB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