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貧血不在乎 她一昏倒竟剩3年命

 

一名35歲輕熟女近年常出現疲倦、嗜睡、感冒等貧血症狀,她認為只是工作勞累不以為意,2年後突然昏倒送醫確診為「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醫師推估剩3年半壽命,令她大受打擊。

收治患者的馬偕紀念醫院血液暨腫瘤科醫師張明志今天表示,「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種染色體老化或突變引起的疾病,使骨髓幹細胞無法製造正常的血球,導致造血功能異常。

張明志指出,這項疾病在西方國家好發於60至70歲老年人,但因人種不同,台灣平均好發年齡多落在50至60歲,甚至有許多病患不到40歲就確診。

根據統計,「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發生率每10萬人僅近1人,每年約增加800至1000例,但因症狀不易察覺以及對於抽骨髓檢查的抗拒,每年僅檢出約300例,目前全台共確診約2000多例。

他說,該疾病最主要特徵就是血球體積異常龐大,把血管塞得滿滿的,卻都是功能不健全的瑕疵品,如果是紅血球出問題,就會出現倦怠、沒體力、容易喘等症狀;白血球異常則會經常發燒、感染;血小板異常會容易出血及淤血。

由於貧血、頭暈、易喘等症狀和衰老症狀類似,不但容易疏忽,也有不少人自行補充鐵劑、葉酸,反而延誤診斷,張明志指出,如長期置之不理,有2至3成機會惡化成血癌,也有不少人還未惡化就先因敗血症逝世。

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周文堅表示,「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屬於造血系統的疾病,需以骨髓穿刺與切片檢查來進一步鑑別風險的程度。

治療方面,針對中高風險族群,可透過化療治療,目前也已有藥物可以減緩疾病進展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唯一可痊癒的方法就是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但僅適用部分60歲以下患者;低風險族群則可透過支持性治療如血球生長激素、免疫調節劑或定期輸血等,來維持血球的數量。

張明志呼籲,除了年長者是危險族群外,曾因癌症並接受過化療、放射線治療者,基因變異風險大增,同樣是危險族群,呼籲每半年就應做全血檢查,如出現類似貧血症狀,千萬別輕忽。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610200200-1.aspx

 

IHERB - 天然健康產品購物網

美國直郵到你家, 快速, 安全!
35,000健康名牌產品庫存,品質新鮮!

tw.iherb.com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ra  的頭像
    Flora

    月移花影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