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腹癌 - 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壺腹癌病逝 此病成因不明 若出現這3種症狀須警覺 

 

 

 

長年關注兒童人權的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今年9月才剛拿下金鼎獎的特別貢獻獎,當時知道自己獲獎時就透露擔心身體狀況不佳,無法出席頒獎典禮,沒想到昨日就在睡夢中因「壺腹癌」過世,享年46歲。她的先生及姊姊17日透過幸佳慧的臉書宣布此消息,「雖然不捨,但她從此自由自在,無病無痛,有永恆的愛與喜樂和她同在。」同時也感謝支持她的人,在這段時間以來,給其滿滿的愛與關懷。 

 

 

長年關注兒童人權的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日前提前獲頒第43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因為幸佳慧罹患壺腹癌,並曾在Facebook寫下「主治醫師說我可能領不到金鼎獎」。

 

 


「壺腹癌」並不常見,多數人對它也很陌生。但對醫生來說,壺腹癌不算太棘手的疾病,雖然手術較複雜,但因容易被早期診斷出來,通常預後都不錯,5年存活率也可達3~6成。


黃疸是壺腹癌的症狀之一,可能出現皮膚和眼白變黃、小便顏色變深、糞便顏色灰白。


膽汁淤積 常見症狀:黃疸、小便茶色、糞便灰白
 

台北榮民總醫院肝膽腸胃科教授吳俊穎解釋,壺腹位在膽管和胰管相會進入十二指腸的交界處,當膽管進入十二指腸的括約肌長出腫瘤,就是壺腹癌。它的位置和手術都比較特殊。

壺腹癌如同一般癌症,最開始不會有明顯症狀,除非篩檢,否則很難發現。但因為壺腹是「交通要塞」,一旦腫瘤阻塞膽管和胰管,膽汁淤積無法流入十二指腸,就會出現黃疸症狀,包括皮膚和眼白變黃、小便顏色變深、糞便顏色灰白,也可能胃口不佳、體重下降。


如果時間再久一點,少則3~5天,多則不出半個月,淤積的膽汁可能引發感染,出現發燒、上腹痛;甚至胰管也被堵塞,少部分患者可能併發胰臟炎,出現腹痛、噁心、想吐等症狀,末期患者還可能引起腸道出血。(推薦閱讀:眼睛黃,是肝不好嗎?)


所幸壺腹癌的腫瘤大約在2公分以下,堵住膽管或胰管一點點,就會出現明顯症狀,相較於膽管癌或胰臟癌發現時通常已是3~5公分,要來得早,手術預後也較佳。


吳俊穎巧妙形容壺腹癌和膽管癌或胰臟癌的差別,「一般馬路發生車禍即使撞得一蹋糊塗,稍微耽擱一下影響也不大,但很難想像好幾條道路相會的圓環(壺腹)數輛車撞在一起,可以放個幾小時或幾天不處理,」因此壺腹癌較能早期被診斷,比較少遇到末期才被診斷出的患者。


不過,如果腫瘤生長的方向是往周邊擴散、堵塞現象不嚴重,還是有可能因為症狀不明顯而疏於及早就醫、檢查,導致發現時已經是末期。(推薦閱讀:任天堂社長癌逝 膽管癌無症狀又難發現)


壺腹癌可能會發燒、上腹痛;甚至胰管也被堵塞,少部分患者可能併發胰臟炎,出現腹痛、噁心、想吐等症狀。

手術預後佳 5年存活率3~6成
 

壺腹癌早期就能診斷出來,通常可以執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但因位處交通樞紐,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謝森永表示,十二指腸、膽管和胰管下端都可能需要切除再重建,不過只要沒有附近組織或淋巴結的侵犯,腫瘤能清除乾淨,通常預後良好,5年存活率可達3~6成以上。


假使已進入末期、手術已經無法將腫瘤清除乾淨,則可接受化療,或者考慮進行緩和性地開刀,將阻塞部位接通,也可放支架撐開膽管,再者也可經皮膚引流膽汁,目的都是減少膽汁淤積、引發感染,吳俊穎說。

壺腹癌的成因不明,但以周邊的膽管來說,過去有研究認為,醃漬食物、高動物性脂肪、糖尿病、抽菸都可能提高臟發炎的機會,增加胰臟癌風險。


成因不明 固定健檢可及早發現


比較麻煩的是,目前醫界對壺腹癌的成因還不清楚,多半只能從相關連性的膽管癌及胰臟癌中,推測可能原因。


吳俊穎表示,以廣義的膽管癌來說,部分教科書和文獻認為,B肝、C肝、膽管曾經發炎或感染寄生蟲,都可能增加罹患膽管癌的機會,但畢竟膽管癌患者不多,缺乏大規模研究,壺腹癌的相關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也有一派認為,醃漬食物、高動物性脂肪、糖尿病、抽菸等,會提高胰臟發炎的機會,增加胰臟癌風險,據此推測這些風險因素和壺腹癌的關係,但吳俊穎說,這些都還沒有明確的研究證實,而且傳統還是認為壺腹比較接近膽管。


既然成因不明,吳俊穎建議,6、70歲以上長者可以每隔幾年固定接受腹部超音波和抽血檢查,如果發現膽管變粗,可以進一步做膽管鏡或核磁共振檢查,及早在還未出現症狀前就發現腫瘤,盡早摘除,一旦出現症狀則要盡快就醫。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80115


兒童作家幸佳慧因壺腹癌病逝。醫師表示,壺腹癌是罕見癌症,若腫瘤阻塞膽管或胰管可望及早發現,但若往周邊擴散則較難察覺,提醒出現肚子痛、黃疸、發燒等症狀應提高警覺。

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轉譯研究科主任吳俊穎今天晚間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表示,壺腹癌是相當罕見的癌症,發生率相當低,每10萬人僅有約0.3至0.46人罹患此病,因此醫界對此癌症也相當陌生,平均好幾個月才會遇到一例。

吳俊穎解釋,「壺腹」位在膽管、胰管、十二指腸的交界處,當膽管進入十二指腸的括約肌長出腫瘤,就是所謂壺腹癌。

他說,正因壺腹位處「交通要塞」,一旦長出腫瘤就會阻塞膽管和胰管,造成膽汁淤積無法流入十二指腸而出現黃疸症狀,像是皮膚變黃、眼白變黃、小便顏色變深、糞便顏色灰白等症狀,也可能造成發燒、感染等症狀。

吳俊穎說,一般長在壺腹的腫瘤僅0.5至1公分就可能造成「交通阻塞」,出現黃疸等明顯症狀,可望提早發現,目前手術技術都相當成熟,預後也很不錯。

不過,若是壺腹腫瘤生長方向是往周邊擴散,則不容易有症狀,發現時腫瘤通常已經長到2、3公分,轉移可能性較高,預後也較差,影響存活率。

吳俊穎指出,由於壺腹癌相當罕見,國際間雖有零星研究,但發生原因、好發族群、危險因子等都是未知數,僅能提醒民眾若出現肚子痛、黃疸、發燒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儘早就醫。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11097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ra  的頭像
    Flora

    月移花影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