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塵裡 -- 荸薺
文 / 徐國能
荸薺,音「鼻計」,學名Eleocharis dulcis,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長在水田或池塘水淺處,其葉青蔥耿直,我們吃的原是它埋在地下的球莖,母親從來就說是「菩薺」。
在廣東館子吃完正餐,再來一塊馬蹄糕,就著半溫的潽菊隨意聊上一刻鐘,那是很愜意的事。馬蹄是荸薺的別稱,將荸薺粉撞入和了油的糖水,攪勻後蒸個十幾分鐘就是這道風味佳餚了,嫩軟的糕裡最好要有幾丁荸薺碎粒,更能襯出其口感的獨特。
一面吃著糕,一面想到了那遙遠的詩:
送她到南方的海湄/便哭泣了/野荸薺們也哭泣了
說這樣寫詩是因為「一去無消息,那能惜馬蹄」,或是「紅燭自憐無好計,寒夜空替人垂淚」都是胡扯,超現實主義的詩本無解釋必要,那荸薺原是生長在我們心裡的一種意念、一種存在而已。
我最不能忘卻的是兒時母親買回來一大盆帶土的荸薺,我們把它洗的紅亮紅亮,削去皮後卻相當潔白,忍不住一口咬下,生的荸薺多汁可口,爽脆宜人;涼涼的、粉粉的,很澀的甜味在舌上轉了一圈便留永遠在心裡。
待到黃昏時,切碎的荸薺就著絞肉、雞蛋、蔥薑細末等揉成大肉丸,裹一點粉「喳」地一聲扔進油鍋,煎黃了再燴下高湯酒糖,悶一下便是紅燒獅子頭了。現在餐館裡的獅子頭多肥且油,荸薺放的少。一面吃了,想到的還是那詩:
而且在南方的海湄/而且野荸薺們在開花/而且哭泣到織女星出來織布
啊!但願你的童年曾經那樣樸素地領略過。 ........... 2011-09-23 中時電子報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