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病毒大軍襲擊,法國牡蠣養殖業正面臨空前的危機,法國的美食家們在令人期待的跨年大餐上,恐怕看不到美味的生蠔了!
■French oyster lovers may have to go without one of their favorite New Year treats this year.
世界聞名的法國生蠔,是法國菜中的必備佳餚,然而,今年許多法國人恐怕要大失所望,由於法國養殖業遭受可怕病毒襲擊,導致生蠔產量銳減、價格飆高,形成一「蠔」難求的局面。
牡蠣泡疹病毒(OsHV-1)於2008年首度入侵法國,在法國北方的布列塔尼(Brittany)海岸到地中海的養殖地區橫行,摧毀成批的牡蠣幼苗。
病毒入侵 一「蠔」難求
由於海水養殖的生蠔需花上3年的時間,方能長至適合食用的體積,2010年底法國人已首次感受到生蠔缺貨的情況。
法國貝類養殖委員會CNC預測,2010年牡蠣產量銳減至8萬噸,遠不如往年的13萬噸,在剛過去的年終大餐旺季,價格至少飆升15%,漲幅最高甚至達40%。
生蠔是法國耶誕夜和新年大餐的重頭戲之一,將檸檬汁和香草醋擠在滑嫩的生蠔上,然後大快朵頤一番。在法國,耶誕節和新年占全年牡蠣需求的90%。
如今2008年以前養殖的貨源已經用鑿,使得供給短缺於2010年底顯現。市場人士預料,2011年冬季缺貨將更加嚴重。
面對病毒無情的侵蝕,牡蠣養殖業亦叫苦連天。牡蠣養殖商亨利(Renan Henry)沮喪地說,「大難臨頭,2010年恐怕是我們最後一個耶誕節了。」他認為,恐怕2011年有三分之一的養殖商會破產。
在法國西南方鄰海小鎮阿卡松,牡蠣養殖商德拉呂(Jerome Delarue)憂心忡忡,因他在3年內損失80%的牡蠣幼苗,因此貨源恐於1月初用盡。他表示:「我在想是不是該放棄了?」
搶救牡蠣委員會提出警告,法國約4,800個家族經營的養殖場,恐怕有4成將被迫關門,預料將有數千人失業。
法國水產研究機構Ifremer表示,「這是法國牡蠣養殖史上最重的危機之一。」
牡蠣養殖商曾於2010年5月在巴黎進行抗議,將卡車載著牡蠣殼倒在塞納河橋上。他們的不滿亦獲得回應,法國政府隨後承諾將撥出1.5億歐元的補助方案,於未來3年拯救牡蠣養殖業。
重創當地養殖業
法國是全球第4大牡蠣產地,僅次於中國、日本、南韓,從業人口約達1.1萬人。
CNC總裁布雷斯特(Goulven Brest)向路透社表示,科學家近來赴日本帶回一些牡蠣品種,目前正在測試能否在法國水域存活。
業界人士示警,除非迅速找出殺死病毒之道,否則目前的缺貨情況將只是冰山一角。
布雷斯特預估,2011年產量可能再由8萬噸銳減至5萬噸。養殖業的牡蠣幼苗損失慘重,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FREMER)著手進行病毒的研究,該機構即形容幼苗死亡情況「既龐大且驚人」。
資料顯示,2010年病毒襲擊的情況仍沒有改善,業界對於解決病毒危機仍一籌莫展。
科學家嘗試了一些方法,但未見顯著進展。布雷斯特表示,「科學研究正在進步,但實際上我們一些牡蠣幼苗的死亡率仍高達50%到100%不等。」
法國養殖業源自於19世紀中葉,1920年和1970年曾有牡蠣遭病毒滅種的紀錄。年逾8旬的養殖商卡多芮表示,「在牡蠣養殖業有句老話:『隨時準備要遷移。』人們可能忘記這是最不可靠的行業。」
引用: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5268x1220110102003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