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文
屏東縣東港鎮下廍里下廍路131號
08-8325205
10幾年前回家接手爸爸的蓮霧園,黃進文還不到40歲,如果說,他從前的建築工作是一種徹底的破壞,再徹底建設,那這種工作模式,黃進文也放到了爸爸的蓮 霧園,那時他是鄉裡少數的年輕果農,為了學好種蓮霧,到了改良場上課,聽進了無毒栽種這個理念,10多年前他就認為這是新趨勢,想打破既有的栽種方式,可 惜沒人認同他。
蓮霧果農黃進文:「隔壁的農田他們就看到草喔,因為我們這邊會淹水嘛,一淹水會把那個種子漂過去嘛,他們就會說,你這個兒子怎麼這麼懶惰,都不割草、不除草,然後草的種子都跑到他們的田裡去了,就跟我爸爸講,然後我爸爸就,他就希望我就是噴除草劑。」
現在園子裡長滿了草,就是那時候跟爸爸堅持下來的,不噴除草劑、不用化肥,讓草木自然生長,翻翻腳下的泥土,青蛙正躲著冬眠,春夏2季蓮霧園就有蛙鳴,伴 著黃進文工作。蓮霧果農黃進文:「就讀小學的時候,那時候幾乎都沒有零用錢啊,那時候就是如果農民的話,家裡都沒有錢,都會去抓那個青蛙去賣。」
所以小時候抓青蛙,長大了反而保護青蛙,草生栽培讓黃進文的蓮霧園處處充滿自然界的生命驚喜。蓮霧果農黃進文:「這個地方有2個(鳥)巢啦,還有一個巢在那邊,昨天剛生一粒蛋,今天可能會再生一顆。」
這些小生命的陸續進駐讓園子裡形成的生態系,把土壤翻鬆了,這代表著肥沃的土地沒有藥害,是孕育出好果實的基礎,黃進文花了2、3年把蓮霧種穩定了,才向 爸爸證明不鋤草真的不是懶,只是黃進文那2、3年也發現草生栽培雖好,但比起其他農民,他並沒賣得好價錢,還得吃建築工作的老本。
蓮霧果農黃進文:「因為還沒有嫁接的時候,那時候第一年生產的蓮霧就是比較小顆啊,其實沿海地區喔,它蓮霧本來就比較小顆,雖然是比較好吃,但是小顆的話 你的量,產量就比較少,而且價錢也是不好,那就覺得說蓮霧還是喔,還是需要比較大顆,賣相比較好,所以我就決定說把那個都鋸掉,嫁接大果種的。」
這又是一次大膽的破壞了,爸爸沒敢貿然答應他,但也決定有條件的讓兒子試試。蓮霧果農黃進文:「然後我就跟他溝通,他說,不然的話喔,那個果園裡有4排 嘛,你從裡面那2排先嫁接,那外面先留著,這樣別人會沒有注意看,會不知道你在鋸那個蓮霧啊,再嫁接這樣,才不會給他笑。」
只好總共分了2年,鋸掉3百棵蓮霧樹重新再種,當時地方上改種新品種的人少,黃進文大膽賭了,想種出大顆、高價位的蓮霧,開發新市場,彌補虧損,但他失敗了。
蓮霧果農黃進文:「因為以前蓮霧的話,以前種蓮霧的很多都有在那個果園附近蓋別墅,他們都叫做那個叫做蓮霧厝,那因為以前蓮霧的栽培技術是比較,大家比較 保守啦,一些技術比較好的,他們其實是比較不會把那個經驗人家知道,那變成你如果品質好的喔,以前蓮霧是價錢很好,就是一台斤1、200元都很正常的。」
沒趕上好價錢,黃進文向農改場學過理論,缺的是實做經驗,還沒辦法種出好蓮霧,需要的是不藏私的老手願意教他。蓮霧果農黃進文:「我們第1名拿3次,第2名不知道拿了幾次。」
對門的堂哥黃進良種蓮霧在先,早些年他和幾位班員組成產銷班,當了班長,門口高掛的神農獎和帶著班員頻頻得獎,拍賣出高價蓮霧的事蹟,都是他的驕傲,堂哥 是黃進文最親近的救兵。蓮霧果農黃進文:「施肥就是你要加那個糖蜜,還有那個微生物,他這個就是酵母菌,然後就是豆餅跟米糠,那還有就是加那個魚漿。」
現在自己動手做的益肥,也是當時堂哥和其他農友願意大方教他的,增加蓮霧口感的肥料,黃進文自己調製,耐心等待歷經十五天的發酵也從這發現,施肥曾是他頭幾年種不好蓮霧的關卡,總覺得多用點心是應該的,才不枉費發生困難時他都幸運的遇到高人指點。
蓮霧果農黃進文:「像剛回來是那時候是覺得說,化學肥料施多一點會比較快,比較看到那個成果,然後第一年就是失敗嘛,化學肥料施太多,那後來就是因為我們 這邊沿海嘛,很多那個魚,那有一些農民,還有改良場就教我們做那個有機益肥,但是這個是要,人家講說好像你跟對師父喔,你就學得很快,那如果說跟錯了,那 你好幾年都做不成功,還好我是遇到了,大家還是很願意跟我那個教我怎麼做。」
會了施肥,還得學嫁接,才能讓黃進文寄予厚望的新品種,成功長上蓮霧樹。蓮霧果農黃進文:「像嫁接的技術就是那個,找南洲鄉的蔡班長,因為嫁接我是最早從 他那邊看到的,然後其他的還有一些就是像疏花疏果的那個技術,一般的農民他就是我那個產量越多越好,但是喔,那個品質不好的話,其實你會工作很多,而且賣 不到什麼錢,那還是有一些前輩,他們就是知道說不要貪,疏果的話要留少一點,這樣品質才會好,而且賣的錢好,工作量又少。」
那幾年從肥料、嫁接、農田管理,黃進文一邊四處向人學,也一邊自己下苦功,一場比賽中,他拿下全國優質蓮霧競賽冠軍。蓮霧果農黃進文:「因為那一年也是有 寒流,那我就是,我的防寒的措施做的比較好,所以就損害比較少,那變成那時候就是去比賽的時候,我的那個顏色,色澤還是很漂亮,它比賽是色澤、口感、甜 度,那個綜合加起來的分數,因為那一年,我是防寒的措施做的比較好,那一年寒流來的時候我還有做防風網,把那個周圍,就是北方把它用防風網拉起來這樣。」
不吝嗇的把得獎的原因說出來,這是他除了學別人的功夫外,自己也花了重視細節的心思,之後,蓮霧品質競賽優質獎神農獎,大大小小的獎牌接踵而來,地方上出 了他和堂哥,一條街上住了門對門的兩位神農獎得主,為蓮霧產銷班打出知名度的堂哥,把班長的任務交給黃進文,希望他帶著大家一起改做無毒栽種,提升品質。
蓮霧果農黃進文:「他們看到我那個蓮霧比較漂亮,他們就會來問啊,說奇怪,你的蓮霧怎麼會比較漂亮,然後,我就跟他們講說,草生栽培的好處,那但是還是要去他們的果園看一下。」
黃進文要帶給大家的成功新觀念,不只是怎麼做對環境和作物好,還想要徹底打破從前有些農家的只想獨好,不願分享。蓮霧果農黃進文:「因為像這個蓮霧栽培管 理技術,從早期比較保守,就是會藏私開始,但是喔,我是從建築業轉下來嘛,我就是希望說這個產業能夠更好,那我就覺得說分享的話,因為,去很多同學嘛,大 家都有在交流,那分享的話還是可以得到一些交到很多的好朋友,還有就是看到這個產業,大家的那個種出來的那個蓮霧會更好,大家更有錢賺,就會覺得心裡很高 興這樣。」
始終記得,很多知識來自於他人,不久前,他接受農政單位的請託,希望以他得到神農獎的資歷,輔導新人,黃進文最近又忙著勤跑學生家的蓮霧園。蓮霧果農黃進文:「我摘蓮霧,碰到臉頰都是冰的,打冷顫。」
今年天冷,寒害多,一到徒弟蔡協良家,黃進文就先去看看防風網架好了沒,然後是疏果剪枝,到仔細的蹲在地上,教徒弟下肥料,也得下對位置。蓮霧果農黃進 文:「台灣的農業還是需要那個年輕人回來改變,因為就是年紀大的農民太多了,那變成你要把這個產業提升喔,現在已經到達極限了,你沒有年輕人回來的話,即 使你要把它有比較大的改變不容易,還是要靠年輕人。」
想起十多年前,他還是個不到四十的回鄉年輕農人,當初的受人幫助,現在也該用來扶持下一代,寄望他們拼出新路了,徒弟蔡協良大學畢業,去年剛回家幫爸爸種蓮霧,爸爸蔡順得除了是隔壁鄉的產銷班長,和黃進文還有一段特殊緣分。
蓮霧果農黃進文:「我那時候去上課,然後到他的果園觀摩,我是看他嫁接嘛,那時候就是因為你其實喔有好的品質喔,品種是很重要,變成你比較不好的品種,你還要更新,但是你更新最快的方法就是嫁接,然後就,我就是從他這邊學到他嫁接的技術。」
蔡班長正是黃進文當年大刀闊斧,敢砍掉爸爸果樹,教他嫁接新品種的前輩,若是當年少了這份傾囊相授,哪會有這位神農獎老師,教出黃進文這個神農獎學生的佳績,當年蔡班長教他嫁接,現在,換他把所學教給蔡班長兒子。
蓮霧果農黃進文:「農業做久了,你如果沒有跟別人交流的話,你就是那個技術好像很固有的傳統就這樣一直做下去,但是現在有時候,像現在氣候變遷嘛,然後你就是要有一些改善的方法,那變成你就是要跟人家交流。」
回家種蓮霧的蔡協良,其實已經有個得過神農獎的老爸,多了一位神農獎老師,黃進文對於他自己的定位,是一種打破父親傳給兒子的交流。蓮霧果農黃進文:「因 為你如果說自己,自己的爸爸教的話喔,其實是,兒子跟爸爸久了喔,就會比較有叛逆的個性,那變成有時候要教,其實是比較不好教,那別人的話,他就是就會比 較那種生疏的感覺,就會比較有那個,老師比較有權威性。」
也就是易子而教的道理,把多年功力都灌注給下一代,這對想改變也有能力改變農家的年輕人,一定是有幫助的。蓮霧果農黃進文:「其實喔,就是有一些傳統它是 會慢慢改變的,當你這個傳統都是這樣一直流傳下來,大家都會,其實都會跟著這個傳統,但是你改變的時候喔,大家發現說,改變會使大家的生活更好,或是什麼 事做的更好,大家又會開始改變了,那就是我接受別人的幫助,然後我也就會說以後年輕的人他有困難,他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就很樂意去幫助他們。」
像是當年他怎麼說服爸爸,現在,就能讓學生減少父子磨擦,順利溝通一些。黃進文學生蔡協良:「黃班長是因為已經有一個流程,那我就照那個流程跟我爸講,然後,我爸就說那你就先試試看,試完他就OK,他就不管你了。」
蔡協良回家的這一年,除了學技術,還做了些創新,他要把自己認識的13位年輕農友,包括種植棗子、芭樂、蔬菜,全都結合起來,成立網站。黃進文學生蔡協 良:「那行銷的方式,可能在一個時間點是,我們這13個都有產品都同時出的時候,會出一個組合包裝就是因為現在的家庭比較都是小家庭,所以,我們一個裡 面,就包含了全部我們13個所生產的產品,然後組合成一個禮盒去賣。」
計畫正在籌備當中,已經讓老師黃進文非常讚賞。蓮霧果農黃進文:「其實年輕人,他就是喔,做什麼事比較敢衝,比較會創新,那你如果農業要精緻化的話,你就 是要靠那個年輕的注入這個年輕的活力,他能把那個單純的農業變成可能他會結合其他的產業,或是結合地方的特色 文化,那全部融合在一起的話,你就會讓這個產業有不同的那個面貌,有新的一面。」
誇起年輕人,就好像看到當年那個急欲改變爸爸蓮霧園的自己。蓮霧果農黃進文:「那像我最初跟那個蔡班長學的,因為他就是可能就是人做久了喔,就不能突破, 那就是可能要跟別人交流,然後像我做久了,我可能還是不能突破,但是那個年輕人他就比較會創新,但是他就是年輕人的經驗會比較不足啦,還是有一些,可能我 們會跟他提醒一下怎麼做。」
看到年輕人的創新、行銷,黃進文開始覺得會打電腦比會種蓮霧更厲害,把自己會的教給別人,看似付出,其實,也在年輕人這裡看到新方向,不久前,他把學資訊的兒子勸了回家,幫他做網路行銷。
黃進文兒子黃國霖:「當我在做這個頁面的時候,他(爸爸)就會說,為什麼這棵樹會,他的希望是說我想要活潑一點,他想要有鳥巢,所以,我就幫他做一個鳥 巢,然後他又覺得說,那是不是還要再一隻小鳥在上面,所以我就說,那我再幫他放一隻小鳥,它會讓人家看起來會比較生動比較活潑,而且,還有另外一點是,他 會喜歡說,比如說,他很喜歡那個青蛙的那個叫聲,所以他會想說,他想要來上網訂購的人,會覺得可以聽到大自然青蛙的蟲鳴鳥叫聲這樣子。」
雖然最後被兒子勸退,把蛙鳴持續放在放頁上恐怕會很吵,但,還是很高興他當年極力向爸爸爭取的愛護自然,草本栽培,透過兒子拿手的現代科技,變成了一個表達他理念的自有品牌,以後,回家接棒的兒子,一定也能從別的農友那兒,學到更多栽種技術,再做交流和創新。
慶幸一路都有貴人相助,所以黃進文也樂於分享、傳遞專業,把教學相長變成一種一起提升蓮霧產業的力量,就像都得過神農獎的對門堂哥,隔壁鄉的蔡班長那樣,成功時也不吝於助人共好,家鄉的蓮霧才能薪火相傳、得獎不斷。(tvb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