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祥斌 - 雲林高科技鵝王


吳祥斌 - 雲林的高科技鵝王  當新世代農民

 

從事畜牧業,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把場裡的動物餵飽,割草就是吳祥斌跟員工每天早上的工作,這一區的青割玉米,長得正鮮嫩漂亮。鵝農吳祥斌:「以營養分來講,當然是青割玉米比較好。」

一 大把一大把的青割玉米,往小山貓上堆,推出一個活動草山,等一下還要再裝兩車,青割玉米被畜牧業者稱作乳牛芻料王,不過吳祥斌的牧場養的不是牛、不是羊。 吳祥斌:「鵝喜歡吃那個禾本科的,牠不吃豆科的,因為豆科的話,鵝只有一個腱,不像牛、羊有4個胃,豆科吃太多,鵝會受不了,脹氣。」

割 草機一關,就聽見熱鬧呱呱聲遠遠傳過來,吳祥斌牧場養的是鵝,大大小小7萬多隻鵝,鵝雖然是水禽,可是牠們不吃魚,吃全素,所以吳祥斌租了大塊土地,為他 的鵝種牧草,另一區還有一大片狼尾草。吳祥斌:「我常在講,養鵝的人,只要勤勞一點,就可以降低成本,又回歸牠的本性,鵝的本性,牠是草食動物。」

果然,一把一把草,剛從車上撒下去,本來還各自喝水理毛的白鵝們,一擁而上,開心大嚼,牧草雖然沒熱量,不過吳祥斌說,其實吃草的鵝,會更加肥壯。吳祥斌:「吃一些草的話,牠的腸子會比較粗,比較粗的話,到時候,到後期你要育肥的時候,牠會吃比較多,反而鵝會比較肥。」

而 且這牧草還不能切碎,得維持一整根,吳祥斌說,這樣白鵝們才喜歡,才夠牠們嚼,說來水中姿態優雅,啟發王羲之書法靈感的大白鵝,還真愛動嘴巴,也難怪很多 鄉間的孩子,都曾有被鵝追、甚至被啄咬的經驗。吳祥斌:「牠不只咬、還會轉,像我們捏人家,你捏不會痛,轉那一下才會痛,鵝就是咬再轉。」記者:「你有被 牠們這樣轉過?」吳祥斌:「有,就是瘀青啊,一定瘀青的。」

這是養鵝的職業傷害囉,不過吳祥斌小時候,家裡養的倒不是鵝,是鴨。吳祥斌:「那時候我們是遊牧的嘛,那時候阿公那時候,我已經差不多小學的時候,就是我們民國50年代的時候,(鴨)都是從南部養…,一直養到北部,因為(稻田)收割的問題。」

幫 忙大人牧鴨,餐風露宿很辛苦,即使後來有個固定牧場了,日曬雨淋蚊蟲咬,大部分人會想遠遠逃離吧。吳祥斌:「像這種事啊,就兩極化,一個就是我以後一定, 不做這一行,另外一個就是說,我以後一定要做這一行,看你有沒有興趣這樣。」記者:「你是一定要做這一行的那種?」吳祥斌:「對,就是有興趣,慢慢培養興 趣。」

而這一培養,吳祥斌說自己真的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當兵之後立刻回家,沒想過找別的工作,只是大環境卻讓他,不得不有個變化。吳 祥斌:「差不多70年代的時候,景氣不好,鴨的景氣不好,鴨毛跟鵝毛就差很多了,鴨毛一隻20元,鵝毛一隻100元,我們就會從這個角度去思考。」

爸 爸也支持吳祥斌的變,改養鵝吧,只是,雖然鴨,鵝都是水禽,性子卻頗不一樣,爸爸幾十年養鴨的經驗,沒法子幫上太多忙,大多還是吳祥斌自己摸索。吳祥斌: 「鴨的野性還是比較好,鵝的野性比較不好。」記者:「野性比較足是比較難管嗎?」吳祥斌:「不是,牠的求生能力比較好。」





也就是說,鵝比 較難養,特別這些鵝還是怕熱的北歐客人,當年吳祥斌為了彌補台灣原有鵝種發育慢、產蛋少的短處,四處尋訪後,從丹麥引進白羅蔓鵝,現在能在夏日戶外,輕鬆 蹓躂的,已經又經過幾代改良了,而保持血統的種鵝,都住在吳祥斌特別蓋的「別墅」。吳祥斌:「這個是全世界第一個。」記者:「全世界?」吳祥斌:「不只台 灣第一個。」

這可是吳祥斌一大驕傲,在必需套鞋套、消毒,才能進入的鵝舍裡走動,不但完全聞不到臭味,還自然一股清涼,吳祥斌說,那可不 是冷氣,這鵝舍一端有大風扇,抽風、製造負壓環境,另一端則有能過濾空氣又能降溫的水簾幕,屋頂垂掛下的膠布,也有學問。吳祥斌:「我們幾乎都調下去 啊。」記者:「幾乎都調下來?」吳祥斌:「那個風遇到障礙物,它就會往下。」

原來這般變化氣流,就可以讓人、更重要是讓鵝,不必開冷氣, 自然感到身上涼風習習,而在涼爽宜「鵝」之外,吳祥斌說,這鵝舍更重要的是光的控制,讓鵝的產蛋時間,不再像過去那般,只集中在白露到清明這段時節。吳祥 斌:「冬天是不是晚上比較長,我們白露那時候,是不是冬天太陽比較短、晚上比較長,我們在水簾鵝舍裡面,就把光照來控制,好像讓這些鵝覺得,牠好像是在冬 天,把牠的光照調短。」

吳祥斌說,不這樣調配的話,小鵝在產季與非產季的價差,有時衝到10倍以上,而每每一震盪,就又是一場政治人物跟 輿論的翻騰,吳祥斌笑說,那樣不好吧,所以他認為,農業也需要知識,才能減少意料之外,因此吳祥斌還特地去唸了生物機電工程的學位,也常跟專家請教。吳祥 斌:「整年都有,都有小鵝可以養。」記者:「所以全年都會?」吳祥斌:「全年,都有新鮮的鵝肉可以吃。」

這隻母鵝可能就剛生蛋,守在巢 邊,對我們陣陣威嚇,當然工作人員還是神不知鬼不覺地,把蛋拿走了,吳祥斌說,最近這幾批,蛋孵化之後,都是要做肉鵝的,不同於種鵝,牠們生活在露天環 境,夠健康、夠體力,才能長大長肉。吳祥斌:「(人)走過去的話,牠如果有站起來,很正常地站,不會有時候站不太起來,那個就都有問題,還是牠的嘴巴那 裏,有一點懶懶的那種。」記者:「就是看起來沒精神?」吳祥斌:「沒精神那樣,那都是有問題的。」

一大片白花花的,眼睛一瞄,就知道哪隻 鵝健康不健康,這是吳祥斌累積20多年的功力,不過總共8公頃的鵝場,每天這樣巡,很累吧?還好露天鵝場也有它的先進設備,玉米米糠等飼料進了大槽以後, 就由電腦自動給料,不同場區的鵝,每天進食量如何,也自動記錄,讓吳祥斌隨時比對、抓問題。吳祥斌:「才知道成本哪,你不要盲目地飼養,很多農民都不知道 成本怎樣,你要做這些記錄起來,像我剛跟你講的,比如說問題出在哪裡,要找原因很好找。」

翻一翻,本子還真不少,溫濕度也有詳細紀錄。吳祥斌:「它20分鐘記一次。」記者:「數字要記到這麼細喔?」吳祥斌:「對啊。」記者:「你不會看昏頭?」吳祥斌:「不會啊。」記者:「習慣了?」吳祥斌:「對啊。」

當初跟著爸爸牧鴨的孩子,繼承家業,用心也用腦,一整牆的獎牌證明,他不是打鴨子上架。吳祥斌:「農委會產銷履歷,就從我這邊,養鵝這邊學過去。」記者:「這樣子啊?」吳祥斌:「我90年就開始了。」

吳 祥斌跑在別人前頭的,還不只這些紀錄,也不只剛剛看到的光照環控水簾鵝舍,看看這大電視,一格一格,都是鵝場的監視畫面。記者:「本來只是要防小偷的?」 吳祥斌:「防小偷,再過來慢慢演變,就是說,我說越來越好用,因為我也喜歡出國玩,到國外去,有時候要掌握這個牧場裡的一舉一動,慢慢演變說,連手機也可 以隨時看到我們的畜牧場。」

沒吹牛,吳祥斌立刻拿出手機上線。吳祥斌:「我們的手機就有設定,在我們的監視器裡面去。」記者:「怎麼上線?」吳祥斌:「就按一下就可以了,按到那個我們家,設定的監視器。」記者:「直接一個應用程式,就是直接打開?」吳祥斌:「對,這裡就是1號的大門。」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哪個高科技廠房呢,吳祥斌是新世代農民,他說當年聽說人家科技廠有這樣的設備,他就覺得自己場裡可以試試看,雖然陸陸續續花了不少錢,但現在看來是值得的,接下來這一段,觀眾朋友請放心,電視機沒壞,而是我們又進鵝舍時,一個突然的狀況。

記者:「每天早上沖一個,都要2個小時?」吳祥斌:「對,喔。」記者:「啊,發生什麼事?」吳祥斌:「斷電。」記者:「現在要怎麼辦?」吳祥斌:「它馬上通知我。」記者:「強哥拍一下,這樣是會怎麼樣?」吳祥斌:「它通知我,我要趕快來處理啊。」

它,就是鵝場的監視系統,還好滿快地,場裡的備用發電機銜接上了。記者:「喔,這樣好了?有人已經修好了?」吳祥斌:「不是,台電的電,瞬間斷電。」記者:「怎麼會這樣子?」吳祥斌:「會啊,我們這邊就這樣。」

麥克風收音被電波干擾,是場裡的監視系統,又一次撥電話來了。吳祥斌:「它說我們鵝舍這裡,設備有問題,叫你趕快來處理。」記者:「它只有說設備有問題,還是有跟你很精確,說是怎麼樣子?」吳祥斌:「我們常聽我們就知道啊,設備有問題,可能就瞬間停電。」

而且不只知道,還能即時因應。吳祥斌:「這些設備都要隨時應付。」記者:「真的是…。」吳祥斌:「因為這裡面,悶的,一沒有電,空氣就不流通。」記者:「這樣滿驚險的欸?」吳祥斌:「所以要隨時保持24小時戰備的狀況,你手機也不能關,你要跑到哪裡也不能關。」

所以高科技設備,引人讚嘆之餘,吳祥斌還是這個鵝場最重要的男主角,接下來,我們還又目擊另一場危機處理。吳祥斌:「昨晚我有外面一條電纜斷掉,台電那電纜斷掉,我第一棟那個馬達燒掉了。」

颱風沒來,西南氣流卻帶來強風大雨,大鵝淋些雨、吹些風,不怕,小鵝舍卻拉警報,抽水馬達壞了,而且要換上新的,還沒那麼快。記者:「馬達壞了會怎麼樣?」吳祥斌:「沒水,沒水可以喝。」記者:「鵝沒水可以喝會怎麼樣?」吳祥斌:「會死翹翹啊。」

放牠們到大水池喝水嗎?3個禮拜大的小鵝,身上只有不防水的細毛,雨淋多了會感冒,還好這時候,暴雨逐漸停了。記者:「狀況還滿多的?」吳祥斌:「對啊,狀況滿多,沒辦法,下雨天、颱風天,要不然你說颱風天怎樣,自己都要顧好了,還顧到鵝。」

門 一開,黃毛小鵝們一派興沖沖往外衝,吳祥斌的小鵝舍可不小,鵝群們撒開兩腿,都能盡情跑步,他說跟人一樣,多運動、身體才會好,只是鵝喜歡聚在一起行動, 不免就製造出一種,密密麻麻的視覺效果,而「鵝口」眾多的原因,其實還有一個,最近鵝肉的價格不夠理想,吳祥斌不想賤價賣鵝。

吳祥斌:「台灣的農產品,你如果沒有一個品牌,會隨著牠的數量的多,把價錢拉下來,會賠錢,你如果有一個品牌的話,讓消費者信任的話,你一年,整年都可以說,(價錢)差不多成本左右,以不賠錢為原則。」

所 以10年前,吳祥斌就開始註冊商標、打品牌,希望直接面對消費者,當然,第一關是,一般消費者實在不容易,在自家廚房,把鵝肉煮得好吃。吳祥斌:「路邊攤 那個在煮,一次就煮16隻、20隻,他桶子很大,整隻把它浸泡裡面,它有一層湯在那裏能保溫,我們一隻只有水的話,上面沒有那層油,保溫效果不好。」

煮 的功夫,就由吳祥斌幫忙找專家吧,去骨茶鵝是比較早開發的產品,皮肉嫩中有Q、自然清香,一直很受歡迎,四角鵝腿更是肉汁豐美,切片時就讓人看著口水直 流。吳祥斌:「那個時候我知道,我們瓶頸在哪裡啊,就結合我們這些農業大學,比如說中興大學、台灣大學、嘉義大學、屏東大學這些,加工的老師一起來研擬, 要怎麼走,我還是覺得,10幾年前就想到這樣,還是正確的選擇。」

吳祥斌是願意讀書,四處尋訪專家的農夫,這些年,學校老師們協助他,進一步開發出鵝肉香腸以及梅子鵝肉捲等等,向年輕人招手的口味,算算吳祥斌的鵝,可以變出15種產品。吳祥斌:「我要讓大家,便宜的價錢,又吃到最高的品質。」

聽 來真是豪氣萬千,吳祥斌5年前,還有個豪邁舉動,就是砸錢做了幾十項檢驗,試試他的鵝,能不能外銷到把鵝視為觀賞動物的日本。吳祥斌:「日本人是不吃鵝肉 的,但是台灣的鵝肉,可以銷日本,代表什麼,代表我的品質是夠的,我通過79樣的藥物殘留,都OK啊,我主要是證明說,我品質是好的。」

吳祥斌不斷要求自己,給自己考試,即使他的鵝場已經是台灣規模最大單一鵝場,幾年前還他請一位書法家,寫下這幅「吾養鵝、鵝養吾」,天天看著。吳祥斌:「這輩子分不開了,沒辦法改行了。」

可是20多年了,不會疲乏嗎?吳祥斌:「養得越久、撐得越久,越有機會。」

說撐,是謙虛了,吳祥斌只要能力所及,總在想著讓他的鵝場更好。吳祥斌:「台灣只要(網路)打個鵝,就會有我這邊的資料,我覺得還是滿不錯的啊,看到那樣心裡就高興起來,就一天的辛苦,就覺得都沒有了。」

不斷學習,引進新科技,用心力求專業,吳祥斌讓大家看到,農業也可以很不一樣。 來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ra  的頭像
    Flora

    月移花影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