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再傳 饅頭 - 無化學添加物饅頭之路 江再傳中年轉行從頭來 

 


江再傳 - 無添加饅頭之路 中年轉行從頭來! 

除了麵粉、奶粉和酵素,江再傳的麵團,不歡迎其他化學添加物。饅頭店老闆江再傳:「這種吃的東西,不一定要加化學的,不一定加那麼多,所謂的添加物,你才有辦法做出一顆好吃的饅頭。」

江再傳想做出健康、無添加,而且有好口感的饅頭,不過3年前,他還只是門外漢。江再傳:「因為泡打粉的特性,就像你吃鬆餅一樣,我只要是溫度到了,他就開始冒泡、產氣,就把你撐起來,所以你幾乎是不會失敗的。」

江再傳本來賣的是和饅頭毫不相關的咖啡,他從東帝汶進口咖啡豆,取其不酸、不苦,就如同他奉行的人生哲學中庸之道,只是幾年過去,咖啡店的生意也做得不好不壞。

江再傳:「因為我在這裡做咖啡簡餐,已經那個時候,已經做了5、6年了,那也一直沒有一個比較…業績沒有一個比較顯著的進步,事實上來講,甚至有一點點已經進入所謂的…已經類似那種…很猶豫,認為說我這樣做下去對嗎,畢竟我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在這裡,那我也沒有賺到錢啊。」

江 再傳已經人到中年,生意可沒時間能像煮咖啡那樣慢慢研磨,正在發愁下一步,一個沒生意的下雨天,老客人邀他一起上山參佛。江再傳:「結果去到法鼓山的時 候,有位法師說我的因緣,在他們的開山觀音,結果他說我可以去繞開山觀音,我就上去繞佛,繞的過程就有個念頭說,我想做一個饅頭,是一個沒有化學污染的饅 頭。」

這對沒有宗教信仰,又自認鐵齒的江再傳,是一個戲劇化的起心動念,但也並非完全豪無軌跡可尋,他在製麵廠工作過,當時做的是麵條,等到發心想做饅頭,卻也懵懵懂懂,朋友介紹他去認識的饅頭店學功夫,他又顧忌著所謂的「同行相忌」。

江再傳:「因為以我們這種年紀,我們都瞭解說人家有人家的技術,我們不太會去刺探人家的隱私啊,人家肯讓我們看一下已經不錯了,你再去問了,太敏感的時候,那我們就太白目了。」記者:「可是你不會啊。」江再傳:「那不會那也沒辦法啊。」

跑 到台中的饅頭店見習,也只保持距離的看著製作流程,不好意思多發問,其實是一時間,連問題都不知道該從何問起,江再傳固執著,打算靠自己摸索,做出他心中 的無添物加饅頭,開始自學,江再傳聽說讓饅頭自然發酵,口感又好,得靠天然酵母,也就是市面上說的老麵饅頭,他上網、查書、打電話到大學問教授,到處蒐集 到的做法,都有個大問題,老麵發酵動輒好幾個小時,而且又容易受到室溫、濕度,種種因素影響,問題是成功與否,往往都在於麵糰裡,一般人不容易辨別的那股 「酸味」。

江再傳:「因為酸味的產生,如果是腐敗,也是酸味啊,那到底那個酸是菌味的酸味,還是天然的發酵的酸味,那就是很難鑑定了。」

江 再傳剛開始做饅頭,怕自己經驗淺,錯把腐敗氣味當發酵,克服問題的第一步,他從控制溫度先開始實驗。江再傳:「我站在的是一個衛生的觀念,我們家的老麵, 是全程一定是在控制在溫度,就是在低溫底下在進行的,而我們不是在常溫,也不在室溫,因為我要求的是我老麵發酵出來的酵母是真正的香氣,而不是酸味,這是 一個重點,所以、因為我沒有那個酸味,所以我就不加鹼。」

一般發老麵是在室溫下,他卻整天開著冷氣,江再傳大膽突破傳統的想法是,冷氣能 把室內控制在恆溫狀態,不必擔心四季溫度變化,影響麵糰,對剛入門的他來說,反而降低變數。江再傳:「因為我們的麵團,我們在打的過程中,我們不希望它高 溫,在高溫裡面它容易滋長所謂的大腸桿菌。」

為了從一開始就防止細菌滋長腐敗麵糰,甚至在打麵時加了冰塊降溫,一起攪拌,解決麵團發酸、內藏細菌的問題,只是已經含有水分的麵團,又再加進冰塊,反而難以發酵。

江再傳:「但是你問人家的時候,一般來講,我相信老師傅會跟你講一個大概值,這是一個經驗談,他會跟你講說,我也沒有量過,我就是幾個瓢啊或者幾杓啊,那這些問題,瓢或杓對我們這些初學者就是很大的問題,每個人的瓢或杓是不同的容器單位。」

看來還是得靠自己,肯多花功夫嘗試,加了2種不同牌子的麵粉,好混合麵團筋性、細緻口感,再加入奶粉取代乳化劑,酵素幫助酵母加速分解,好順利天然發酵,用絞拌機打麵,再靠機器延壓出麵糰裡的空氣,增加口感,製程中,江再傳還有一點和傳統不太一樣,他「不強調」手工製作。

江 再傳:「如果站在衛生的觀點來看,你看我們打著赤膊,然後再揉麵,那汗水都進去了,雖然是非常非常辛苦,但是問題是那也是非常不健康、不衛生的,因為我們 在流汗的過程,也相對在我們也是在排毒,那事實上呢,我們排出來的髒東西,你又揉進去麵團裡面,那事實上這個麵團很容易就滋長細菌,這是一個衛生的觀 點。」

還是為了制止腐敗老麵於無形的細菌,江再傳把麵糰與手接觸到的機會,調整到只剩下揉捏、成型,每個麵糰被簡單揪成結狀,增加造型感,也如同它突破傳統的製作方式,但江再傳也並非為了標新立異,饅頭的口味走的是大眾路線。

江再傳:「我們倒不會為了故事,而去做一件東西出來,我們是為了健康而做,不是為了說我要標新立異,或者說我要塑造一個故事,那我來做一個某個東西來,我們是以大眾化的東西,讓大家能知道普遍的、你能接受的東西為主。」

芋頭分別刨絲、切塊、打成泥,好讓一樣食材能在饅頭裡有3種口感,南瓜子、葵瓜子、葡萄乾等五穀雜糧,不加油、鹽,養生饅頭講究素靜,起司、巧克力、芝麻、蔥花,也都是市面上常見的口味,本來以為只要把這些成型的饅頭,送進發酵箱等它自然長大,當初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

江 再傳:「不管你是在上網也好啦,或者是在請教一些前輩也好,他一定會跟你講說(發到)1.8倍啦,或2倍啦,坦白講這個1.8或2倍,對一般的人、沒有接 觸的人來講,是一個非常一個抽象的名詞,你看怎麼樣是1.8倍,你怎麼一直盯著它,就好像沒有1.8,那剛開始我們也會有這種迷思。」

江 再傳後來發現,他做饅頭的過程,似乎總無法在前人的腳步中找到答案,或者得說他更喜歡,在突破傳統中,用自己的經驗找答案。江再傳:「每次在發酵的時候, 你就要一直看著它,看著它怎樣才是OK的,你要去看變化,甚至我們在做五穀雜糧的時候,我們會去看它,是不是等到上面的五穀掉下來的時候,就是表示它把它 撐開了。」

還是盯著發酵箱,看了2、3個月,江再傳才找到這個方法,確定饅頭發酵完成,再經過蒸箱加熱後,江再傳對於它的口感,也有不同於一般饅頭的形容。

江再傳:「我們希望說,我們在吃這個饅頭的時候,你是沒有負擔的,你不會因為我嚼了3口,我覺得說我已經覺得我嘴巴很痠了,我吞不下去了,我喜歡做的是類似像麵包的饅頭。」

口感無負擔、食材無添加,當初發願要做的饅頭,經過2年多嘗試,江再傳終於靠自己摸索出心中理想的饅頭。江再傳:「那有很多是你肯不肯花時間在前面做好準備、做好實驗,還是說你永遠都是因為你不肯花時間,然後你就用快速的方式去解決,然後就說它很困難。」

現 在回頭看克服困難的過程,好像就和做無化學添加饅頭一樣單純,只是學著把添加物一樣樣去除,找到對麵團和人的腸胃都健康的環境,就看做的人肯不肯投入心力 嘗試,現在小店的生意因為饅頭重新熱絡起來,江再傳後來發現,喝咖啡可能會讓某些客人睡不著,但做出健康的饅頭給消費者,卻能讓他天天心安理得。 來源:TVBS

arrow
arrow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