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宏 - 讓音樂走入生活 老鋼琴工廠的樂聲

 


陳維宏

讓音樂走入生活 老鋼琴工廠的樂聲

過去向來寧靜的工廠裡,傳來罕見的彈奏聲,這群製作鋼琴的老員工懂得組裝鋼琴,卻不太曉得音樂真正的魔力,直到這幾年工廠裡多了音樂聲,也多了笑聲,他們見識到了音樂的力量。

陳維宏接下鋼琴工廠已經15年了,有大半時間他的重心都放在品質的堅持。陳維宏:「他在調整鍵盤的水平,還有鍵盤跟鍵盤之間的間隔,所以這工作看起來很簡單,事實上做起來也不容易啊。」

確認品質還有對細節的講究,這是祖父交代下來的企業守則,景氣好的時候,一天賣出幾十台鋼琴,所以陳維宏的父親接班就朝這個方向做,邁入第三代,陳維宏接下工廠,理所當然的要維持住「傳統」。

陳維宏:「音鎚很重要,如果說你做的動作不好,插的位子不準的話,他沒有辦法真正達到弦的正中央,那音就會不好聽,所以需要很專業的人去對準。」

這群「專業的人」有的跟著陳家20、30年了,他們很少開口說話,只專注地盯著自己生產線上的細節,要達到上一輩龜毛的品質要求,不是太大的難事。陳維宏:「這個工作也非常重要,你如果對不好的話,會覺得彈起來,那些地方特別快那些地方特別慢,或不協調。」

工 廠運作的「精實」腳步沒變,但上一輩打造的榮景好像愈來越遠,5年前,陳維宏意識到買鋼琴的人大大減少,類似的鋼琴工廠不是倒閉就是外移,他開始思考,難 道祖父的工廠撐不下去了嗎?陳維宏:「我父親這一輩已經經營得這麼好,即使我做了努力,問題整個市場是往下的,你想用傳統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都無法 阻止業績往下,我想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但是始終沒有明確的方向,怎麼做。」

這個問題困擾了陳維宏好幾年,眼看鋼琴業績直直落,如果非得外移,老員工們怎麼辦?對長期支持公司的消費者也交代不過去,陳維宏心想是時候要突破了,要讓鋼琴走進人的生活。

工 廠要轉型是個大工程,幸好陳維宏的太太是頭號支持者。陳維宏妻子黃琪雯:「我很興奮啊,呵呵呵呵,對,我很興奮,因為我覺得一個企業那麼久了,就是做鋼 琴,然後製造業,你總是覺得好像台灣製造業一個個外移,那我不知道將來是怎麼樣,那忽然間有一個新東西,也許我也是那個老員工吧,就是ㄟ,有東西進來了, 會讓我刺激一下,眼中有光芒這樣子。」

黃琪雯是鋼琴老師,平常也會到工廠幫忙,既然陳維宏絞盡腦汁,要讓音樂進入人的生活,那就不能再讓 人感覺,樂器總是高貴又冷冰冰的了,黃琪雯開始動腦筋。黃琪雯:「我就說麵茶的嗶,看要怎樣做,然後他就去變,我對他很滿意,他真的很了解,我一講他就 懂。」工廠員工:「呵呵。」黃琪雯:「這樣我覺得,哇,冰雪聰明!」工廠員工:「我就去裝穩定器,那也是研究很久之後,才知道有這種東西,所以你怎麼按就 是這樣,再怎樣都不會跑。」

黃琪雯常常一有靈感,就和老員工們集思廣益,把聲音「變」出來,連家裡頭不用的破銅爛鐵,也化身整組的樂器,目的是告訴大家,音樂在你我身邊。

從 1、2樣的小東西,到現在裝滿一整個倉庫,隨手可得的任何小玩意都能「玩」出聲音,只是最近3個月一直卡在這一關。黃琪雯:「戶外的水讓它合奏,變出很多 水龍頭,希望可以調到像點滴這樣微調,ㄉㄉㄉㄉ,答答答答,把它通通打開,是水的合奏,然後是不同的,有的是鍋子、有的是水壺或是什麼,然後一打開很好聽 又很好玩。」

下雨天,屋頂累績的回收水再利用,透過不同大小的水滴,調出旋律跟節拍,黃琪雯這回的靈感碰壁了。黃琪雯:「我覺得沒關係,我們不怕失敗,就是在做當中,我們自己已經得到很多樂趣了,呵呵。」

老 員工們也發現到工廠轉型帶來的「樂趣」,稍稍能平息剛開始面臨轉型時,大家心中的不確定感,因為要扭轉鋼琴「高貴」的形象,黃琪雯和陳維宏決定就把鋼琴拆 開來吧。陳維宏:「鋼琴都包得跟粽子一樣,你看不到裡面,所以要特別把打弦器的構造喔,他做…這個模型是特別做的,它這個確實是把一台鋼琴拆成…,把旁邊 的地方拆成說,它所有的東西都有,來特別介紹說原來鋼琴…它之所以音鎚打到弦會發聲,手一離開,止音呢碰到弦會停止發聲。」

其實這幾年來,陳維宏跑了好幾趟日本、德國,拚命出國「取經」,也參觀了「根留台灣」的產業,目標是要讓老工廠繼續在台灣有新出路,起初想破了頭,沒想到老婆百分之百的支持,2人決定放膽去做,鋼琴一台台解剖,成本的問題就暫時丟到一邊吧!

陳維宏:「如果前前後後喔,差不多差不多有10台,大概10台,連隔壁那間也有,隔壁那間也拆了好幾台。」記者:「那要上百萬啊?」陳維宏:「嗯,花滿多錢的。」

拆解鋼琴後,黃琪雯負責設計流程,鋼琴的每個結構有那些作用,通通都要簡化,希望任何人一摸就能懂。黃琪雯:「這是音叉嘛,平常調音師他是在膝蓋上敲,放耳朵旁邊聽聲音,很小聲聽不到,但是我現在就敲了這響板嘛,越大塊,當然共鳴越好。」

教鋼琴是黃琪雯的強項,可是把人吸引進來,這又是另一門學問,陳維宏花更大的功夫,把工廠的生產線也給改造了。陳維宏:「15年前,這裡面所有的動線都是為了生產來設計的動線喔,所以不是像現在我們這裡的動線,不只是生產,還兼顧到觀光的動線。」

要 推「觀光」哪有那麼容易,尤其是每天埋首在生產線的作業員,要變成「被參觀的」對象,老員工們的心裡多少有些擔憂。黃琪雯:「工廠裡面的員工都是很純樸、 很單純的人,而且真的我必須說他們是很忠心的老員工啦,就是從我公公那一代下來,有些你看他頭髮很花白啦,人家開玩笑都說,東和很多員工都是從退伍做到退 休,就是有種忠心不二,覺得這個企業可以讓他們覺得有安全感,然後他們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自己的聲音。」

意識到員工們可能的情緒,黃琪雯扮 演起柔性角色,負責溝通,先應徵了導覽員,再慢慢挑選幾位比較不怕生的資深員工,讓他們接觸音樂也接觸人群。黃琪雯:「也許不懂音樂,他心裡就有個謙卑 吧,他覺得我要來學這樣子,他們被發問,他們忽然間從一個工人變成一個老師,這不一樣,我覺得員工,工廠的員工,他們的表情有點不太一樣了,就是本來滿木 然的啦,因為就是很routine的一些工作,沒有什麼特別的刺激嘛,每天日復一日,做的是一樣的。」

開始接觸人群,員工們臉上的線條果 然不一樣了。員工:「會,都會問,小朋友都會問。」記者:「小朋友,大家都很好奇啦?」員工:「小朋友會問,大人倒是也會問啦。」記者:「老師也會問?」 員工:「會問現在在做的動作是什麼?就跟他說我現在在做什麼,像我現在就是給他調平啦,這個也要平,這個也要平,鍵盤給我們快樂啊,給我們有那個…感覺 上,我們也是做起來很有成就感這樣。」

陳維宏:「他叫陳錦祥,他的工作是負責載送鋼琴的材料,跟準備鋼琴的材料,到工廠裡面讓作業人員做,他是我們這裡很資深的工作人員,他已經在這邊工作了35年。」

跟多數員工一樣,面對熟悉的工廠轉型,陳錦祥心裡有許多問號,不過看到第三代的努力,他決定站出來力挺,成了第一批擔任導覽員的老員工,也因為大家一起努力,這個工廠變得很不一樣,陳維宏也更忙了。

陳維宏:「我們滿到40個人就開始,不會讓大家等太久,你協助做DIY就好。」員工:「好好。」陳維宏:「那你…你…,DIY你來做,再2個家庭,再2個家庭就上去了好不好。」

這個星期天,光一個下午就有100多位民眾跑來參觀,陳維宏得負責指揮調度。陳維宏:「他在樓上做DIY,你在樓下做DIY,陳旻翔跟他們帶遊覽車。」員工:「好。」陳維宏:「他們來的時候,你們這邊還在做DIY,還在做DIY會來不及。」

黃琪雯設計的課程在此時派上用場了。參觀民眾:「do,re,mi,fa,so。」導覽員玲玲:「ㄟ,我的手放掉還有聲音耶,因為我踩著喔,誰知道這邊踏板踩下去,裡面是什麼東西在動?」參觀民眾:「止音泥!」

現 在工廠真的,隨時可以聽到笑聲。玲玲:「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中間的踏板踩下去,聲音會變怎麼樣?」資深員工 陳錦祥:「把聲音切掉,他聽不到聲音,這聲音跑到哪裡去了?這聲音呢經過耳機,到我們耳朵裡面來了,經過鋸木之後,就把它做成木板,然後裁切下來,做成這 塊這就是鋼琴的響板,音響板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共鳴版。」

老工廠的新氣象,果然改變了大家。陳錦祥:「雖然我們都是資深員工,大家感覺活力提升、工作氣氛活絡,感覺小朋友進來的笑聲,小朋友那種好奇的態度,大家也很樂於回答,跟來訪者、體驗者之間產生的互動,讓每天的工作不再那麼沉悶。」

玲玲:「其實那也是個累積啦,經驗的累積啦,因為剛開始我也是會怯場、會緊張,看到他們會緊張,然後慢慢地慢慢跟他們接觸之後,我覺得他們來這邊,只是帶著一種我就是要來玩這樣子,我看到他們開心我就覺得很開心,來就是要讓他們開心嘛。」

鋼琴和樂器,不再是孩子們玩不起的高貴「玩具」。玲玲:「邊彈邊看到自己音鎚在動這樣子。」記者:「你覺得鋼琴裡面怎麼樣啊?」參觀孩童:「很複雜。」

參 觀家長:「她現在因為這樣的方式,可以了解整個鋼琴內部構造,到底怎樣發出聲音,我覺得他就會比較有興趣。」參觀家長:「他們了解了構造,原來聲音是這樣 子出來的,他們就覺得原來是這樣構造出來的,他是滿好奇的,對這些因為平常沒有在接觸這個,所以他看到這些,他就很興奮,就一直跳,這邊跑那邊跑,很高興 按那些東西。」記者:「你這樣以後會不會想買台鋼琴給他玩玩?」參觀家長:「有考慮。」

與鋼琴零距離,也要機會教育。導覽員:「我們的琴都可以讓你們彈,要愛惜它們,要愛惜琴,現在開始活動囉!」

導覽員:「因為樓上有鋼琴,所以鋼琴怕水,所以麻煩在樓下吃完再上去喔,謝謝。」

黃 琪雯:「我叫體驗館,我一定要讓他們體驗,不要就是孩子到每個地方,都被說不要碰喔,會壞喔,然後就是反正就是被警告,你不要靠近,你遠遠看,遠觀就好 了,但是我們叫體驗館,我一定要讓他碰,我一定要讓他玩,對,在玩的當中一定要好玩,一定要很好玩,我希望這做到一個叫music wonderland,就是一個很奇幻的一個,讓小朋友進來覺得好玩又驚奇,並且他走這一趟,他愛上音樂。」

陳維宏:「我們有信心,我覺得我做得到,但是這個需要時間,這個真的需要時間,這個東西不能馬上立竿見影,所以我現在正在培養這個風氣。」

真的有越來越多人跑來認識音樂,真的透過敲敲打打看到笑容,這些都是陳維宏的信心來源,也是老員工們意想不到,世代交替後收到的大禮物。   來源:TVBS



arrow
arrow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