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的手工紙 

 

可以吃的手工紙 酸甜苦辣在其中

 

 

可以吃的手工紙 酸甜苦辣在其中

水聲悉哩嘩啦,幫浦卡答卡答,還有水閘門碰撞開關的聲音,這是黃煥彰的手工紙寮,每天的早安曲。手工紙寮老闆黃煥彰:「很奧妙的,這樣子就是一張紙。」

看來像勾芡水的裡面就是紙漿,這一步叫抄紙,盪料入簾之後,師傅前後搖晃,讓水從縫隙流下,留在竹簾上的紙纖維,也同時巧妙交織起來,這時師傅在薄薄紙糊上貼上一根線,抬起竹簾,轉身一壓再一掀,

由一片片紙糊組成的紙豆腐,又增加了一張厚度。

黃煥彰:「這張紙它的厚薄,就是靠師傅的目測,他的感覺、他的經驗來決定,就是說今天做的這種規格紙張,從第一張到完成的最後一張,它的每一張厚度要非常接近。」

沒有幾十年功力,是沒辦法達到這種要求的,而幾十年裡的每一天,對抄紙師傅都是考驗。手工紙寮老闆

黃煥彰:「你看師傅站的位置,從早到晚站那個地方,相同的動作,勞力付出非常大,而且這種紙的製作過程,那種技術要非常細膩,非常心平氣和,不能說浮躁,不能說情緒化,才有辦法從事這種行業。」

所以黃煥彰推崇師傅們是寶,解說時,他都站在工作區外,因為裡面是師傅的專屬空間,而其實黃煥彰自己執掌的也是一個重要關鍵。黃煥彰:「一邊乾淨的,對不對,那這邊呢,有酸鹼的東西會被排出來。」

師傅們要抄紙前,就得由黃煥彰調配紙漿,這也是個不能馬虎的工作。黃煥彰:「配方差別非常大,我們時常在講一張紙有不同的個性,這種不同個性,是因為裡面的組合,裡面的纖維組合成分不同,比例不同。」

不 同的紙給不同的人用,有時還要不同的顏色,黃煥彰今天用的礦物染,也是他的獨家配方,算算黃煥彰的紙配方成千上百,從爸爸那一代,將近50年前開始累積。 黃煥彰:「草創之初也是非常簡陋,其實這工廠是利用豬舍改造出來的一個小小生產紙張的空間,以前經濟情況也不是非常好,類似無中生有啊。」

其 實埔里本來也沒造紙業,是日治時代,日本人發現埔里有適合造紙的好水好氣候,到了民國70年前後,埔里紙業達到高峰,小小鎮上紙廠有40多家,當時黃煥彰 也在爸爸期望下,一退伍就回家幫忙。黃煥彰:「其實這個做得非常辛苦,講來現在有什麼,真的還是沒有什麼,只是人這樣過一生,嘻嘻哈哈,我想造紙還是我們 生活一部分啦,你想說有什麼特別的,我也覺得說這個是生活。」

講起紙張的特別,黃煥彰倒是眉飛色舞,淡黃楮樹紙漿的盪料入簾,就跟剛剛看到的不太一樣,得要連2次,原來高級紙漿調得比較稀,要這樣來累積足夠纖維,而我們看來大家動作一樣,黃煥章說其實每個師傅各不相同。

黃煥彰:「台灣話是說手勢,手勢不同就好像,在廚房裡面你添加的東西不一樣的時候,你炒菜的時候,那個時間、那個火候,那個拿捏不一樣的時候,這道菜做出來的吃的感覺肯定就會不一樣。」

不過需要的是同樣的耐心,一疊紙豆腐裡,高達90%是水分,靜置滴水一夜以後,還要加壓脫水,這段過程不能急,不然各片紙糊的纖維會糾纏在一塊,分不開,而至少6個小時以後,紙豆腐變紙豆干,就要由烘紙師傅巧手,讓紙張的樣子顯現出來。

黃煥彰:「在烘紙的時候,師傅要從紙豆干裡面找出來最上面的那一條線,她會將紙線往取紙棒的方向拉,一拉,紙的邊緣就會被掀起來,一點點掀起來,順著這個勢呢,就把它附著在取紙棒上。」

千頭萬緒,也真虧師傅好眼力,就是有辦法找出對的那條線,他們的手也很快很靈巧,不然那個烘台有攝氏90度以上。黃煥彰:「摸上去手都會起水泡,有些人看了說,喔,你們師傅都不怕熱?其實她都沒有摸到。」

而 這幾刷是要刷去空氣,讓濕薄的紙張跟烘台密切貼合。黃煥彰:「這過程如果她在刷的時候力量太大,紙張會破掉,因為這個狀態,紙張還是濕濕還是爛爛的,如果 刷的力道不足,就是說它沒有辦法牢固貼在烘台上,那這紙張裡面的纖維,一部分乾了、一部分還濕的,那麼它就會皺起來。」

黃煥彰再三強調, 看來簡簡單單一張紙,蘊含的心力、技巧絕不簡單。黃煥彰:「我們在強調一件作品的好壞,看人家在上面加上了線條、色塊,講得天花亂墜,這作品多麼好,其實 最基本的應該要講這張紙那麼好,有辦法承受那麼多的色塊、那麼多的線條,讓你那麼隨心所欲地表現,它基本上就是一件藝術品。」

糟糕的是手 工紙的好,能領略的人越來越少,加上人工成本、外國競爭等等問題,台灣的手工紙廠在民國80年以後,一間跟著一間或關門或外移,到現在全台灣剩6家,這當 中,黃煥彰一直撐著。黃煥彰:「當然那個時候也有一點拚面子的心理啦,人家收了,你跟著收了,好像比較沒有面子啊。」

要面子,可是肚子也 要顧吧,當年一鄉一特色的口號,給了黃煥彰靈感,要不要試試觀光工廠呢?本來在教電子琴的黃太太更乾脆辭了工作,扮演起積極推動的角色。黃煥彰:「既然要 投入一個行業,真的是要用心去經營。」黃煥彰太太吳淑麗:「黃先生會怕,但是我是外行人,所以我就不怕。」

黃煥彰的怕,是因為手工造紙過去是比較封閉的行業,真讓遊客進來東逛西逛,師傅們工作、紙張的品質

會不會受影響呢?特別黃煥彰很堅持,本來的生產線必須照常,你到一個工廠裡面,最直接的你進去以後,如果是一個觀光工廠,第一個能看得見還聽得見,聽得見什麼?聽得見那個不同的節奏,它代表還是一個活的實體,在這邊你會有所感觸。」

所以怎麼讓手工紙的生產觀光相容不衝突?他們夫妻倆慢慢摸索,只是得要耐得住挫敗。黃煥彰:「有時候我們在講,冤枉的錢會花得非常多,冤枉的時間會花得非常多,但是有一天你真的領悟到了,你會說啊,原來如此。」

黃煥彰說這10多年來,他的原來如此可多了,一個一個領悟過程中,要謝謝遊客的包容鼓勵。吳淑麗:「我曾經最有印象就是,有一個科技業的,他來看了我們導覽以後,他很感動,他就拿了一個,我記得是包1千元給我。」

黃煥彰夫妻倆連門票都不收,更不用說收紅包了。吳淑麗:「慢慢久了以後才發現,那就是人家的善意,對你的一個支持。」

所 以黃煥彰夫妻以更多的努力報答,採訪過程中常看到有遊客三三兩兩逛進來,沒預約或人數少,沒成所謂的團,還是都會有導覽人員提供服務,也免費。吳淑麗: 「跟他剛開始之所以要開放的理念,應該很有關係,因為紙業後來是因為外來的因素、競爭的壓力,讓它變得非常蕭條,那他一個心意是希望這個產業是留在台灣 的,而且是所有台灣人都知道的;雖然經過這樣10年來,10幾年的改變,他這個初衷並沒有把它毀掉。」

不只沒忘,為了讓人更深層領略,流傳千年的手工紙之美,黃煥彰2年前還在小山城小巷裡,開了間紙專門店。黃煥彰:「要開這間店來賺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一個心願說,我有成立一個店,開一個能夠讓產地的紙張在這邊,可以容易找得到。」

店裡都是埔里當地手工紙,黃煥彰說這幾年大陸也開始注意紙藝復興,不過台灣的紙就是比較好一些些。黃煥彰:「有骨有肉,就是它的骨幹要有,它的肉也要有,這樣紙張才會完整,在台灣一般做的紙張,它的結構會好一點。」

太抽象嗎?那麼看看這幾道稀釋墨汁的痕跡,看看那邊緣,台灣宣紙呈現出來,墨色就是比較均勻整齊,這對藝術家來說可是基本要求,而且用好紙創作,才有那份暢快吧,所以店裡掛了不少中西書畫藝品,都來自藝術家的答謝餽贈。

黃 煥彰說這些都是造紙人的榮耀,更特別的是還有畫家明確昭示,好紙也是藝術的一部分,例如這一小行「七000楮單」,這不是畫家名字,這是紙的名字,是黃煥 彰近年來努力推動的紙履歷。黃煥彰:「我那個時候做的,這個就關係到說,我用紙的時候的厚薄感覺,因為厚薄會影響 你在寫、在畫的效果,

這個就是說我們裡面的成分組合。」

黃 煥彰說藉由紙履歷,未來可以用同樣配方,同樣攪打時間,同樣盪料入簾手法,重現好紙,而同時一個地方,有什麼作物、風土,也默默在紙上留下紀錄。黃煥彰: 「各個地方不同的作物、不同的材質、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使用習慣,會添加非常多不同的元素,這個元素就變成一種紙的特色。」

進一步的,這種紙成了地方故事的窗戶,台灣芋頭番薯相融合的過程,可以融合出一張紙,絲瓜、柳丁是台灣常盛產的蔬菜水果,也可以變出紙,更別忘了曾為台灣經濟立下汗馬功勞的香蕉,這裡正在做蕉絲紙。記者:「這紙漿有一個味道?」黃煥彰:「對,每個紙都有每個紙的味道。」

而且是不只有聞起來的味道,有的甚至可以讓你吃進嘴裡,用味蕾嚐味道,黃太太現在做的是柳丁紅蘿蔔刺蔥紙,柳丁取果肉,刺蔥切碎,蒸煮過的紅蘿蔔也要絞碎。吳淑麗:「要控制,因為太細的話,等一下撈不到纖維,太粗的話做出來又太粗糙。」

接 著一樣是手工抄紙,每個步驟都要到位,不過為了保存營養風味,使用低溫長時間烘乾,最後的柳丁刺蔥紙原來有如此美麗色澤,而更多一份浪漫的是玫瑰花紙,再 一張顏色更明亮的則是辣椒紙,還分大辣、小辣,塗上醬料、灑一層芝麻,再鋪上麻糬、紫米糕,在鍋上邊烤邊捲,吃來有種紫菜捲的爽脆口感,但有不同的甜酸 鹹。

吳淑麗:「那4天(文博)展覽的時候,每天就一開始烘就大排長龍,每天都有人在排隊。」記者:「買這種紙?」吳淑麗:「買這種紙,所以很有成就,就是買紙,終於也有人排隊了。」

這天下午,紙寮裡大批導覽人員,也特別列出隊伍,氣氛有些期待、有些高昂,原來有一整個國小的小朋友要來校外教學。帶隊老師:「一年乙班,一年乙班,跟著這位姊姊。」

吳淑麗:「這我們日常生活用紙,像課本、衛生紙、報章雜誌有沒有,都是用機器做的。」

紙廠參觀動線,經過黃煥彰夫妻多次調整,加上多年來培養出了眾多導覽人員,這時候顯出成績,這一組小朋友看抄紙,那邊就解說紙的原料,還有的小朋友可以先試試DIY。吳淑麗:「我們可以從左到右,從右到左,這樣才可以把裡面的空氣一致地敲出來,把我們想要的圖案敲出來。」

刷子敲敲敲,加上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天花板快掀了,不過一組一組人馬穿梭來去,井然有序,黃煥彰夫妻在旁邊後勤補給,隨時支援。吳淑麗:「漂亮喔,再來一次好不好,好了就要上顏色了,我看一下,來檢查一下,好,來上顏色了。」

顏 料包拍拍拍,多啦A夢慢慢現身,到此為止嗎?還沒呢,再到另一區,兩張紙對到扇子骨架上,黏合起來、包上邊,就是迎接夏日最節能減碳的工具,而熱鬧中,幾 個遊客進門探問,紙廠人員也不會推說人手不足無法接待,還是趕快勻出人手來導覽解說,就是不要讓願意親近手工紙的客人,掃興而歸。

黃煥彰:「這種文化精髓怎樣去發揚光大,還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可以努力的空間,最起碼把這種文化產業傳承下來,讓這個技術留下來,這事實上跟一個地方性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只是這任務對一個民間人士來說,會不會太沉重呢?吳淑麗:「你在做一個事情的時候,先不要想那麼多,就傻傻下去做,有問題就把它克服,就像石頭一個一個搬走,要這種概念,我想就不覺得很辛苦。」

黃煥彰:「你就心情上,你認知上就是說,感覺說這個是很快樂的一個事情,就不會覺得非常沉重嘛。」

跟 小朋友一起DIY時,頗有孩子王架式的黃煥彰,說到怎麼樣會感覺快樂,答案也純真有趣。黃煥彰:「每天看到師傅,他還能工作,這紙張還能做出來,紙張做出 來之後,自己有時候在燈光下自己看,為什麼我會做出這樣的紙張出來,那種心情有時候也不是說我投資的股票賺多少錢,那種感覺就是說為什麼我們有這種這麼厲 害的技術。」

答案不就在他自己身上嗎?因為還有人願意堅持,願意不斷求好,願意在社會不斷變遷中,努力去讓人知道,這麼厲害的手工紙文化,還留存在台灣。 來源:TVB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ra  的頭像
    Flora

    月移花影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