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台灣 - 讓我又愛又恨的台灣

 

民主平等 卻對陸生限制

     誠然,大陸跟台灣的交流不得不受政治的牽絆,但是在文化面前,在先進教育的當下,如果不開放、不交流,只是作繭自縛和剛愎自用。文化是平等的,主張民主自由的台灣,是否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和用一顆平常的心面對大陸學生。在長久等待之後,台灣當局終於發布了相關政策及報考簡章,雖然這在兩岸交流史上是破冰之制、首創之舉,但表面的文字下潛藏了諸多的不公平。

     研究生報考限制由41所重點大學減為21所,後在簡章公布時,又取消了此限制,取而代之的卻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均要限制其高考所在地,換言 之,當一位清華或北大的學生,如果他的高考所在地不在這六省市範圍之內,那他連報考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資格都沒有。台灣開放大陸生要的是優秀的生源、尖端的 研究,還是那些願意為你們進貢財富的官二代富二代呢?而自信的台灣,你們認為這41所重點大學畢業的本科生會讀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台灣私立大學嗎?如果台灣 不取消大陸41所重點大學招生的限制,更甚至沒有獎學金的鼓勵、沒有合法的兼職打工權利、嚴格限制出入境簽證次數,在這樣諸多不平等的條件下,多少優秀之 人將望而退卻............

 

 

陳泊羽/廈門大學中文系

我對台灣充滿了美好的期待和特殊的感情,當懷抱著極高的期待和強烈的好奇心踏上台灣的土地,開始半年的交流學習生活時, 我才開始慢慢瞭解台灣的文化,但越瞭解台灣,越對台灣的政治和教育充滿了失望。如今陸生赴台讀書申請在即,從「三限六不」到「沿海六省市」的報考限制,一 系列的政策和「莫須有」的制度拒絕了我可以申請在台讀研究生的要求和權利,也拒絕了大陸無數莘莘學子對台灣教育的期盼和對台灣文化的熱情。

     民主平等 卻對陸生限制

     誠然,大陸跟台灣的交流不得不受政治的牽絆,但是在文化面前,在先進教育的當下,如果不開放、不交流,只是作繭自縛和剛愎自用。文化是平等的,主張民主自由的台灣,是否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和用一顆平常的心面對大陸學生。在長久等待之後,台灣當局終於發布了相關政策及報考簡章,雖然這在兩岸交流史上是破冰之制、首創之舉,但表面的文字下潛藏了諸多的不公平。

     研究生報考限制由41所重點大學減為21所,後在簡章公布時,又取消了此限制,取而代之的卻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均要限制其高考所在地,換言 之,當一位清華或北大的學生,如果他的高考所在地不在這六省市範圍之內,那他連報考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資格都沒有。台灣開放大陸生要的是優秀的生源、尖端的 研究,還是那些願意為你們進貢財富的官二代富二代呢?而自信的台灣,你們認為這41所重點大學畢業的本科生會讀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台灣私立大學嗎?如果台灣 不取消大陸41所重點大學招生的限制,更甚至沒有獎學金的鼓勵、沒有合法的兼職打工權利、嚴格限制出入境簽證次數,在這樣諸多不平等的條件下,多少優秀之 人將望而退卻。

     地區歧視 招生政策敗筆

     分析大陸高考現狀,往往優質的資源集中於北京、上海等地,這些城市不僅有大量的重點大學,而且每所大學在本省市的招生名額占非常大的比 例。舉例來說,廈門大學在福建省的招生名額占所有招生名額的40%上下,而其他省市,尤其中西部的學生則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考入這所沿海重點大學,這已 經是不公的教育。但沒想到台灣也延續大陸的「不良」做法,造成地區歧視,對於一個要申請台灣博士或碩士的大陸重點大學學生也要追溯他的高考戶籍所在地,這 真是極其可笑而滑稽的理論,更是台灣招收陸生政策的敗筆。

     在我們諸多學生遭受到政策和地區歧視時,我似乎可以合理的推測,台灣拒絕了大陸地區大量的優秀生源,而最終錄取的是六省市的官商子女,在經濟利益和權力瓜葛的背後,是否還有諸多我們不可預測的事情,台灣是否會成為大陸腐敗的滋生地?

     據台灣媒體報 導,「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指出,大陸派代表來台會商時,表示台灣初期只開放2000人,名額很少,開放太多學校怕台灣容納不了, 因沿海六省市跟台灣交流較密切,且生活收入較高,較能負擔到台灣的學費和生活費,只開放這六省市學生。」此段話的邏輯如何解釋每年歐美國家為何就能容納得 了全部大陸學生的申請?台灣的招收名額是固定的,而報考人數越多,就越能帶來更多的優質學生。而且,大陸不是只有這六省市的人民才能負擔得起台灣的生活學 習費用,事實上在台灣的學習生活費用,已低於歐美國家,甚至比香港更低,這種強詞奪理的解釋更讓我們充滿想像的空間

     偽公平和偽自由的教育

     而對於大陸學生就學期間的醫療保障問題,一直成為討論的冷門。台灣不敢提,也不想提,最終以商業保險的方式暫緩這個難題,其關鍵和本質在於台灣當局和人民依舊無法誠心容納陸生赴台讀書,始終以陳舊的、腐朽的、落後的眼光看待大陸人,兩岸教育如何良性發展?

     開放教育首先要擺正心態,檢討是否真正用坦誠的胸襟開展交流,而不是用一系列諸如限制大陸生與台灣人結婚、限制招生地區、限制畢業在台就業等不理智的規則約束教育,更不該站在人性和婚姻愛情自由之上呼籲教育「偽公平」和「偽自由」。

     我熱愛台灣,因為我曾經在台灣生活的半年裡,台灣人民的熱情和高等的國民素質感染了我;我不捨離開台灣,因為我的愛情已紮根在此;我尊重 台灣,因為我不受任何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尊重台灣的一草一木,尊重台灣的人民和制度;但我憎恨台灣,因為你似乎時時刻刻防備著我們,限制著我們,只因為 我看不到你真誠的心。

from: http://news.chinatimes.com/wantdaily/11052101/11201104140009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