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情報員寫小說 馬識途寫傳奇 原著小說《夜譚十記》 記載情報生涯見聞
將舊社會與現代現實作聯結 苦日子中仍充滿希望
電影《讓子彈飛》在中國大陸大紅,創下新台幣卅五億票房,原著小說《夜譚十記》作者、現年九十六歲的馬識途也因此為台灣讀者所認識。馬識途是位傳奇人物,廿歲起從事情報工作,他耗費四十年時間寫下情報生涯的所見所聞成為《夜譚十記》,不但持續暢銷,也兩度改編成電影。
《讓子彈飛》改編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描寫民國八年發生在川西的民間傳奇,描述劫富濟貧的土匪、買官鬻爵的縣長、販買人口的地方豪強,三者之間鬥智鬥力的故事。馬識途說:「我綜合了真實的素材,將舊社會的事寫給現代人看,我想告訴讀者,當年的日子雖然很苦,人們卻都充滿希望。」
馬識途本名馬千木,一九一五年生於四川重慶,南京中央大學化工系、西南聯大中文系畢業,廿一歲加入共產黨,開始從事情報工作並參與抗日活動。共產黨執政後,馬識途在地方任要職,曾任四川省建設廳長、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副院長。
馬識途從一九五九年開始發表作品,其中七十萬字長篇小說《清江壯歌》描寫他廿年尋找失散女兒的艱辛歷程。不過,最受歡迎的還是短篇小說集《夜譚十記》。馬識途與巴金、艾蕪、沙丁、張秀熟等在大陸被稱為文壇五老。
「我平日就喜歡寫寫東西,在西南聯大讀中文系的時候,碰巧聞一多、朱自清這些作家都是我的老師,引導我將這些民間故事寫下來,成為小說。」
一九三六年,馬識途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化工系,並加入共產黨,開始他的革命救國之路,不過他的哥哥馬士弘卻加入國民黨,兩人之後更同時加入對日抗戰的行列。事隔多年,這段「國共兄弟合作抗日」被傳為美談。
不過當時共產黨為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追查,馬識途必須不斷變換身分,他還當過湖北地區的縣府科員,為執政的國民黨處理軍糧事務。也就在此時,馬識途結識許多三教九流人物,聽到許多鄉野傳奇。
「我在縣政府當小科員的時候,結識很多小人物。他們就像自己說的,既無福上酒樓大吃大喝,又無錢去賭場呼么喝六,只好三五結夥到人家家裡坐冷板凳,喝冷茶,亂扯淡,擺龍門陣。我有幸被他們引為一流,聽到許多難以想像的奇聞異事。」
馬識途特別喜歡作家老舍、巴金。他認為作家應該將真實生活反應在文學上。「我喜歡觀察人物,愈是低階層的、三教九流的人物,我愈喜歡。我對舊社會有極深刻的印象,這些都成為我小說的素材。」
馬識途認為,《夜譚十日》雖然講舊社會的事情,但書中的人情世故和現代社會沒有太大差別,容易讓人和現實生活產生聯想並產生共鳴。
「我的文風喜歡追求韻味,而且帶有四川文人特有的諷刺及調侃,我自己挺喜歡這種幽默的感覺。」
馬識途至今仍勤於寫作,甚至想再寫一本《夜譚十記》。「很多人物鮮明的印象,即使過了幾十年了,還是存在我的腦子裡。」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030900445.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