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遺存的老唱片,首次登記在北京故宮的文物帳冊上。(圖/翻攝自新民晚報)
經過7年的艱苦工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近日宣佈終於徹底摸清家底。在這次藏品清理中,838張清宮遺存的老唱片首次登記在故宮的文物帳冊上,但同時它們也給
故宮人出了一道難題:一個世紀以前皇帝、太后們聽過的這些唱片,需通過什麼樣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才能在完好保護實物的前提下,將它們的聲音如實轉錄轉儲保
存下來?
《新民晚報》報導,故宮博物院宮廷部主任趙楊表示,清代各朝帝后都酷愛戲曲,戲曲表演一直是紫禁城裏最重要的日常娛樂和慶典活動內容,既供帝王後
妃消遣,又用來籠絡親貴臣僚、外藩使節。慈禧太后更是一個超級戲迷,除了宮裏的太監戲班演出,她還時常召社會上的名角、名班輪流進宮表演。20世紀初,唱
片和留聲機傳入中國後,有人想到灌製唱片來討好她,入宮名伶的精彩唱段便由巴黎百代駐北京、上海的分公司灌製成唱片,再由內廷購入宮中。
到了「小朝廷」時期,留聲機也是溥儀皇帝離不開的愛好。他除了聽英國教師莊士敦送給他的西洋音樂外,還常命隨侍們找來《四郎探母》、《武家坡》等名角的「成出唱片」和「單段唱片」欣賞。
在這批清宮黑膠唱片中,有譚鑫培《探母》、王鳳卿《罵曹》、楊小樓《落馬湖》,以及陳德霖、楊小樓、孫菊仙、朱素雲等當時大部分京戲名伶的唱段,
也有西方的進行曲、小夜曲等。它們既是那個時代和宮廷生活的縮影,也是中國京劇發展歷程中的原始錄音資料,因此有著非常高的文物價值。
2005年,為慶祝北京故宮博物院建院80周年,對原「閱是樓」院內的清宮戲曲展覽進行修改充實。重點是增加戲曲的音響效果,從眾多清宮老唱片中遴選出曾入宮奉侍的名角的代表作唱片進行音頻轉錄,與戲曲文物和暢音閣三層大戲臺共同增添清宮戲曲的韻味。
為了保證唱片轉錄時的安全,故宮曾走訪多家音像公司,進行技術比較,最終選定深圳一家公司進行試驗。經過超聲波清洗,唱片紋路裏多年的灰塵、脂屑
被消除,轉錄後過去死的文物發出聲音了。雖然有啪、啪、啪的爆點聲,但故宮專家認為,這和唱片年代過久及當時的灌製技術都有關係,用現代技術可以很容易把
這些爆點聲消除,但同時記錄那個時代的音頻效果會消失,文物的歷史感也就隨之消失。
為了這批老唱片的轉錄複製,故宮博物院走訪過中國藝術研究院及一些文博單位,也聯繫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頻保管部門。但正式規模的轉錄工作始終沒有啟動,顯示出故宮對所藏文物的格外謹慎。
現負責管理唱片的郭福祥研究員說,上海廣播電視臺戲曲頻道有一個《絕版賞析》欄目,發掘了不少京劇經典老唱片和絕版錄音,故宮曾與他們接觸過,也
有一些合作的想法,但轉錄需要的錄音棚和設備都在上海,而故宮的文物出入庫有一套嚴格的制度,文物的保管環境要極安全,且轉錄過程中文物不能離開故宮人的
視線,合作起來會很麻煩。
故宮還請教過各方專家。有的專家提出,這些唱片現在沒有破損,最好不要動它,動了反倒是對它的一次損傷。對於轉錄能否使用故宮收藏的當年唱機,這其中也有很多技術性問題,最重要的是文物的安全問題。因此,是否轉錄這批唱片,故宮還在考慮,將繼續聽取各方專業人士的意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