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章 古早味 - 用心料理古早味

陳國章  用心料理古早味

陳國章:「鄉下以前有一句話,就是晴天要做雨天的糧食,好天也得積雨來糧。」

陳國章講台灣俚語,穿台灣傳統布衫,開的是餐廳,他把陶藝家追求藝術的極致也放在料理中,跟著他彷彿進入一場老的滋味旅程。陳國章:「這個媽媽教的,以前都用腳下去踩,以前鹽巴貴,都下去踩緊,水份才會跑出來。」

用石頭脫水取代媽媽的腳力,趁著白天曬蘿蔔乾,陳國章得意秀出這些年他甕裡私藏滿滿的老蘿蔔乾。陳國章:「這個差不多2、3年而已,滿的喔。」記者:「裡面是滿的?」陳國章:「滿的啊。」

陳國章紅磚瓦的餐廳,賣的是懷舊台灣料理,但是不提供客人菜單,跟著到廚房去,才知道今天上什麼菜。陳國章:「排骨比較耐、比較耐燉,老蘿蔔乾、老蘿蔔乾越燉它味道越純,冬天是蘿蔔盛產的時候,剛好配對,新的、舊的,舊得東西有醍醐味,喔,講到了,就醍醐味,阿嬤說的醍醐味。」

家常的蘿蔔排骨湯,吃得出阿嬤的醍醐味,靠好幾年的老蘿蔔乾提味,當季的白蘿蔔只要稍稍煮到透光,排骨就用剩下蘿蔔湯汆燙,去血水和腥味,加入枸杞點綴自然的甜份,灑上冬菜跟米酒。陳國章:「加(水)6分滿,蒸籠裡面的水會進去,天然的東西會進去。」

陳國章早期在花東的豬隻繁殖場,負責替豬配種打針,一直從事畜產業,養豬養到當老闆,直到母親生病中風,陳國章才回到故鄉宜蘭就近照顧媽媽,為了生活才轉行開餐廳。陳國章:「就比較喜歡蘇東坡,吃到肉會想到蘇東坡,我覺得應該有些意義,不然吃就是吃而已。」

老闆做菜還要講道理,陳國章用天然的藺草捆好東坡肉,方塊狀個個大小一致,到時就這樣送上餐桌,就像綁好的禮物。陳國章:「有感情了,會找這個肉綁這樣的味道,自己也高興,看到很好吃的感覺。」

憑感情做菜,邊找舊記憶,陳國章從來沒拜師學藝,他拿出真本事開餐廳,來自心裡媽媽的位置。陳國章:「小時候我媽媽、我媽媽很厲害,我媽媽當廚師,以前做這些醬料都是沒有人要做,一定叫我,我是最勤快那個老二,而且我把以前媽媽做的豬油拌飯也都放在那邊。」

現在,他要教我們挑豬肉。陳國章:「第一個層次要分明,現在人比較不吃那麼肥的東西,你層次要有點明顯,1層、2層、3層、4層,五花1、2、3、4、5很明顯。」

新鮮東坡肉要先用大灶柴燒,蒸上1個小時,這是陳國章的堅持。陳國章:「以前鄉下去阿嬤家,阿嬤都會牽著你的手,她就在蒸籠旁邊,什麼東西發糕、滷肉都拿給你吃,哇就很高興,那一幕一直在這邊。」

燉東坡肉很費工,柴燒先蒸過把,油逼出來,還要用砂鍋滷上一段時間,再加些秘方才能入味。陳國章:「哇,你看,我看到東坡肉,我就很喜歡。」

東坡肉先鋪上月桃葉,提味的泡菜也是自己醃製的。陳國章:「蘇東坡看到肉就會講到竹子啊,文人就喜歡竹子,沒有肉,要有竹。」

東坡肉配竹筍,剛好可以解膩,傳統台灣料理擺盤也是一門藝術,陳國章光是用說的就能說出一口好菜,難怪被知名餐飲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稱讚,封他的佳餚是宜蘭的懷石料理,陳國章一直在尋找「古早味」,一邊在用時間在做料理,醃製的筍乾就是其中1項。陳國章:「你看已經像黑金了,這放5年才有這樣子喔,簡單又不失那個味道,我就不會喜歡外面吃的食材,香菇、魚板太平凡了,每個人都這樣做,沒有意思,做要做點特別的。」

等5年作1道菜,陳國章保存5年的筍乾其實是配角,卻當成寶貝,好的調味才能突顯食物菁華,這道是台式蒸蛋,陳年筍乾拿來提味,加點玫瑰鹽,嚐起來更有層次感,也是用蒸籠做蒸蛋;聞香下馬,客人上門了。香港客人:「上一遍來這裡覺得很棒,就帶家人過來。」陳國章:「感恩,謝謝、謝謝,這是我自己種的南瓜。」香港客人:「是喔。」陳國章:「我自己種的有機南瓜,醃我的梅子。」

安頓好客人,陳國章又要為下一頓找靈感,陳國章騎著野狼機車帶我們去找宜蘭在地食材。陳國章:「你現在有什麼菜?我要生菜。」友善耕作農人賴嬌燕:「生菜,這是生菜,那也有生菜。」陳國章:「今天餐桌上的菜。」

陳國章餐桌上的菜,來自友善耕作的農地,賴嬌燕的農地做實驗也做教學,米糠和花生殼取代化學肥料,種出沒有農藥的菜。陳國章:「對土地的感情,用心在做一件事,吃的菜就會感覺到,嘴巴就會感覺特別餘香,包括土的味道,菜根香,好高興,回家了。」

新鮮打包,為了端上令人感動的在地食物,喚醒客人無感的味蕾,陳國章看起來投入又快樂,但當初他一點都不想開餐廳,甚至三度打退堂鼓。陳國章:「有一次真的是沒有經驗,客人來太多,生意太好,我就想這真不是人做的,那天做完,我就把餐具就丟在我隔壁剛好一個田,就把它都到田裡去,我不做了。」

隔天,陳國章被太太說服繼續堅持,悶著頭去把餐具撿回來,沒想到,隔幾年的夏天,餐廳失火了。陳國章:「第一次我在老婆面前流眼淚,就是那一次,我真的不想做了,後來7年前,剛好一次蓋房子,房子蓋好,這次真的不做餐廳,我老婆就跟我講說,好,那不做沒關係,不然就租給人家,或請店長,店長還是我,我一直是那個店長。」

陳國章成了自己餐廳永遠的店長,依舊改不了的硬脾氣,陳國章重新開張,是宜蘭第一家不給客人看菜單的餐廳。陳國章:「我最討厭在那邊,站在那邊罰站點菜,站在那邊點菜,心裡就想,你要吃就吃,不吃就...,心裡在想是不對的、是不健康的。」

10多年後,陳國章終於找到平衡點,他的餐點跟著時序走,堅持縮短食物里程,最新鮮的食材才上桌,完美要求,還有他對料理呈現的想像,靈感來了,回到陶藝家身分,陳國章親手捏陶,淬鍊成獨一無二食器,像這個被客人戲稱波羅麵包的陶杯。陳國章:「你看這個有像大地乾燥的感覺、缺水的感覺,我把這個杯子取做『謙卑圓』,圓滿的圓,我們吃東西要惜福,對待事情要滿謙卑的。」

陳國章最早學盆景設計,後來接觸陶土,藝術家用捏陶的手做菜,把所學的和媽媽留下的記憶,為餐廳找到出口了。陳國章:「這個有一些角度、有些色澤,都離不開我們學藝術的層次,錯落明暗深淺,自然就好,自然就美了。」

陳國章打從心底把做菜給客人吃這回事,當向他們訴說自己的美學體驗,細細品味每一道菜,從食材到食器,從菜色安排到擺盤構圖,在在都是一份對美好事物的感動。TVBS

 

arrow
arrow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