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又菱 - 學有機種善念 貴人指點終成功

劉又菱 - 有機耕種 - 有機蔬菜

 


 

劉又菱 - 有機耕種 - 有機蔬菜
 

劉 又菱:「我們一開始學,就學有機蔬菜,因為也有考量到說我以前的行業是保險經紀人,其實我們也有看很多我們的客戶,他可能以前,像我以前有到南部去做業 務,那以前我都會把女孩子,就是說太太的醫療做得很高,可是我發覺,後面那幾年,南部的很多客人,就是客戶他男生大概5、60歲就走了,他們都肝癌走,那 時候我們就覺得說,癌症其實是很可怕,何況年輕人走,後來我們去探討就發覺,原來南部他們可能以前用(農)藥,有用的比較重。」

但十多 年 前,有機耕種並不普遍,為了能到處學習,吸取經驗,劉又菱夫婦只好跑遍農場幫人打工。劉又菱:「所以我們都是以外包的身分,進入各個農場,就是說可能跟他 簽約,我種一斤菜多少錢賣給農場主,那農場主再去賣這樣子。所以我們都是簽約,一年半的第一個農場主結束了,聽說茄科類是有機類最難的,就是那時候,青椒 啊、番茄,後來因為我們離新竹很近,新竹五峰鄉是一個青椒的專業區,然後兩個人就想說,我們去挑戰它,讓它變成可能.....


劉又菱 -學有機種善念 貴人指點終成功

99座溫室,種了118種蔬果,每一樣又有不同照顧方式,像是需要大量水分灌溉的空心菜,就不能和怕水的小白菜種在一起,栽種、採收都是學問,但劉又菱非得種這麼多種類不可。

農場女主人劉又菱:「經濟效益當然跟人家全員種單一作物的成本會比較高,但是因為我們是在做有機這一塊,總不能說我們沒種的菜,他就去吃慣型的(農作),或者是吃,他就不吃,那這樣它可能營養沒辦法均衡,我們就是說,盡我們的能力,可以提供更多樣化。」

農場這2年才拿到有機認證,這可是劉又菱夫婦等了10多年的成果。劉又菱和先生黃兆隆,本來一個是保險經紀人,一個承包工程,年薪都有上百萬,兩人閒暇就愛享受田園樂,不料黃兆隆的生意,一年間被倒了好幾百萬,兩人決定回家務農,重新開始。

劉 又菱:「因為以前我們在上下班之餘,不是都有種菜嗎?有一年我們種了1萬顆的高麗菜,然後那一年,外面市價60元,1斤60元,然後我們就想,哇我們發 了,一顆高麗菜大概有3到5斤,我們到時候收成,我們就出國去玩,結果有一天,我們下班回去的時候,發現我們的高麗菜都不見了,因為我看到我公公用曳引 機,用那個大台的打田機把它打碎。」

老人家覺得種田辛苦又難有大成就,極力反對,劉又菱夫婦連老家的那一塊地也被公公收回,既沒土地也不夠專業技術,僅存的只剩對有機農業的信念。

劉 又菱:「我們一開始學,就學有機蔬菜,因為也有考量到說我以前的行業是保險經紀人,其實我們也有看很多我們的客戶,他可能以前,像我以前有到南部去做業 務,那以前我都會把女孩子,就是說太太的醫療做得很高,可是我發覺,後面那幾年,南部的很多客人,就是客戶他男生大概5、60歲就走了,他們都肝癌走,那 時候我們就覺得說,癌症其實是很可怕,何況年輕人走,後來我們去探討就發覺,原來南部他們可能以前用(農)藥,有用的比較重。」

但十多年 前,有機耕種並不普遍,為了能到處學習,吸取經驗,劉又菱夫婦只好跑遍農場幫人打工。劉又菱:「所以我們都是以外包的身分,進入各個農場,就是說可能跟他 簽約,我種一斤菜多少錢賣給農場主,那農場主再去賣這樣子。所以我們都是簽約,一年半的第一個農場主結束了,聽說茄科類是有機類最難的,就是那時候,青椒 啊、番茄,後來因為我們離新竹很近,新竹五峰鄉是一個青椒的專業區,然後兩個人就想說,我們去挑戰它,讓它變成可能。」

一開始不用農藥,沒有化肥,有機耕種難以克服的蟲害,夫妻倆也沒躲過。劉又菱:「傍晚看很漂亮,明天要採,4、5百斤的芥藍菜,結果你早上一去,要採的時候,全部只剩下梗,葉子都不見了,那你就會很驚訝說,蟲的力量怎麼這麼大,可以一夜之間把你吃光光。」

還 有勤於澆水,採收時卻還是雜草比菜還多的難題,光是照書養也解決不了。劉又菱:「然後遇到瓶頸,剛好遇到湯先生,他去我們當時承包的那個農場,他去玩,然 後他就看到我們的菜,為什麼長草沒長菜,然後他就跟我先生說,年輕人你為什麼亂澆水,為什麼你的菜園都長草沒長菜,因為他這樣一席話,讓我們好像那個牛 頓,被蘋果打到頭。」

讓劉又菱豁然開朗的貴人湯嘉豐,是大園蔬菜產銷班班長,也是得過全國10大神農獎的模範農民,那一次的意外指點,他成了劉又菱口中的師傅,上百坪溫室,湯班長專精的是無毒栽種空心菜,劉又菱夫妻時常跑去跟著湯班長下田。

大園蔬菜產銷班班長湯嘉豐:「所謂的空心菜,它心是空的,你這個有節的,這個1次老化、2次老化、3次老化,所以說這個菜炒出來是黑色的,這種菜炒出來是綠色的。」

劉 又菱:「他就會說,你不能幾節啊,你就是要你要的長度35公分,你就要35公分,要像吸管一樣,不能有節數,好像你那有一節一節的側芽,其實就是老化了。 對,他講得非常細啦,然後要多細啊、多粗啊,用免洗筷比喻給我們看,其實他幫我們講解,我們是外行他知道,所以他講得非常清楚,讓我們了解這樣子。」

劉又菱說她的師父湯班長,是個不藏私又鉅細靡遺的好前輩,就這麼萍水相逢,還讓夫妻倆時常跑來觀摩、提問,後來才知道,湯班長和他們夫婦一樣,並非農業出身,20多年前,也曾經有過一段到處跟人學種菜,卻又不太順利的過程。

湯嘉豐:「就是你本身的專業常識不夠,他一直跟你講說,這個菜一定要早晚澆水,我們就傻傻的,不管它今天下雨、今天颳風,任何天氣,他就是早晚澆水,他沒有跟我們講說,下雨天你可以不用澆水,沒太陽你不可以,那時候我們就很認真啊,不管什麼天氣都是早晚澆水。」

湯班長後來才發現,原來澆水也是大學問,光是開一個水龍頭,一次全開和漸進式的轉開,灑水是否平均,就對讓空心菜的收成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湯嘉豐:「一般人正常他都是,反正澆水就是開水,可是前面啊,假如你種一期空心菜,要澆50次的水,前面每次都多了,前面都多一桶,後面少一桶,所以說50次,以後前面的菜爛掉,後面的菜不長。」

把這些細節都教給人,湯班長私下透露,太太曾向他抱怨,他用心鑽研種出來的空心菜,本來是賣相好、價錢高,自從愈來愈多人學會了箇中道理,湯班長的空心菜受到競爭,在拍賣市場的價格,已經掉了一大半。

湯嘉豐:「一開始我也是一直失敗,一直失敗失敗了幾次以後,我才發現的事情,我所謂的不藏私或是怎樣,是因為我覺得說,我是覺得說我不想說,讓我周邊的朋友,像我們以前剛開始的時候那麼辛苦,可能是個性的關係,比較雞婆。」

劉 又菱記住了湯班長的教導,除了種菜的秘訣,還有那份樂於分享的心,就這樣四處打工、四處學。劉又菱:「所以我們也有從海拔1600去找,就是說很冷的時候 沒有蟲,是不是我從很冷的地方種,結果不行,好,那我就再下來, 海拔1000,那不錯,可是成本不符合,所以我們又下來平地。」

就這麼 從高山到平地,在各種環境做農、學農,找出適合各種有機耕種的方式,一轉眼竟然已經過了10年。劉又菱:「隔壁的那個老闆就覺得說,我先生很像他年輕的時 候,他就說,不行,你年輕人,一定要自己有耕,自己建設農場,自己有品牌,所以我們那時候其實沒錢,他二話不說,先拿5百萬幫我們訂了這一塊地,我們就很 感動這樣子。」

3年前,劉又菱夫婦再一次遇到貴人,終於有了現在的耕作場地,種了各種夫妻倆花了10年打工種成的有機蔬菜,今年劉又菱更 受到肯定,當選了全國模範農民。劉又菱:「因為我們覺得說,大家都對我們真的很好,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我希望說像幫助我的人一樣,幫助別人,像我們,就 是說還好有他們的幫助,我們今天可以有自己的土地,做自己喜歡的事,那我們希望說,我們有一點點能力,我們也可以幫助其他的人。」

幫助人的心願,劉又菱決定就從身邊做起。劉又菱:「其實我們是想說我們的力量不是很大啦,比如說我們龍潭啟智,我們在這個建了這個場,一建好,我先生就說,聽說附近有一個啟智教養院,那我們看看說,我們沒有錢捐它,捐它菜願不願意,我們長期供應他們的小朋友吃。」

3年來,每週2天,40位教養院的孩子持續吃到劉又菱種出來的有機蔬菜,這是劉又菱夫妻在耕種中想做的「回饋」,1年前,工作中的劉又菱接到一通陌生的來電。

癌友鄭美玉:「我們一群就是現在都是相扶相持一直走,一路走來的一群病友,我們是生重病的一群病友,現在都變成好朋友,大家都復原了,都一直過得很好,然後當時就是想說,不可能說吃到(有機蔬菜),吃到你一定要花很多的金錢,去那邊所謂的有機蔬菜店買。」

劉 又菱聽著電話的那一頭10位癌友的人生故事,和他們對有機蔬菜長期的需求。劉又菱:「他們就跟我說他們的生病歷程,然後他們怎麼樣,這個10個姊妹因為病 友認識,然後互相鼓勵,然後中間他們發生了甚麼事,可能有人比較消沉啦怎樣怎樣,那我們當然聽了很感動啊,就說他們也是原本不認識的人,可是因為他自己生 病,相同的人,可是他可以去鼓勵別人,那我們就想說,他們都可以做到了,那我們有能力,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做一點。」

只是要把有機蔬菜便宜 賣給一般訂戶,而且只有10戶,劉又菱一轉念又覺得不妥。劉又菱:「我也會怕說破壞行情,因為我們的菜每天量這麼大,我們需要靠很大的店家幫我們賣,所以 你突然這樣子,我會怕說,會不會得罪店家,我先生說那有什麼關係,他們是特定的人,我們去幫助他,別人沒有話講,我不賺錢,別人可以管我嗎。」

最後,劉又菱夫妻決定用賣給通路商的批發價,算給這群癌友,而且信守承諾,1年多來都沒調漲。

每週一天,劉又菱種的有機蔬菜,都會準時送到這群癌友這裡,雖然素未謀面,但聽說這群癌友都逐漸康復中,平價供應的有機蔬菜,就當做是對這群病中姊妹的加油打氣。

劉 又菱也打心底歡喜,她一直也沒忘記,學習有機栽種的10年中,曾經也受到過許多人的鼓勵,或許是過程中充滿了劉又菱夫婦耕種的快樂,10年學習有機耕種不 覺得漫長,換得今年劉又菱獲得模範農民的成就,還有這一路上,從別人那兒得到的、學到的,都是教她不藏私、樂於分享,劉又菱學會種下的還有善念。   來源:TVBS



arrow
arrow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